高三月考:“成功”之我见800字
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孩提之时,父母指着电视上的官员富商们说:儿子啊,你看他们整天山珍海味,出入轿车,是多么神气啊,只要努力,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成功,我们缓缓点头,似懂非懂。
我们是否看过这样的节目:打开电视,某“成功学”讲座主讲正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大谈如何在职场、商场、官场中扶摇直上,直叫人热血沸腾蠢蠢欲动。
【由我们相似的经历入笔,亲切可人。语言简洁、活泼、生动、有味。】从古到今,中国人便有把“成功”与“发迹”相等同的传统。一个人有了钱与权,有了社会地位,世人便以“成功者”而呼之,至于这钱从何而来,权为谁所用便无人问津,于是总督来华,学子们自然渴盼“成功”的经验。无怪时人嗟叹:“这是一片笑贫不笑娼的时代。”
【由现象到实质。承上文、扣试题而论述。】 以一移民而至总督,说其发迹则可,说其成功
与否则有更待商榷,然而在我们看来这两者却划上了等号,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价值观的一种谬误。以金庸先生笔下韦小宝而论,他的发迹几乎全是依靠坑蒙拐骗、见风使舵的手腕伎俩而得来的,但他既然已身处高位,自然有无数人羡慕其荣华而忘记其手段,他的一生是穷小子们的梦想,至于堂皇而为“鹿鼎公”的韦爵爷究意为国为民建了哪些功业
?没人在意。【举例分析,事例典型,论述有力。】在我看来,中国人倘若想从“韦小宝”情结中走出来,就必须对“成功”的概念(重新)加以界定。成功者,非以其权位之高,仓廒之富,乃是以其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多少而论,一个人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生命的价值,那么便可以称得上“成功”。戊戌事败,六君子成仁,虽时人以“富贵荣华一场空”而讥之,但是他们在中华民族崛起中所谱写的丹心与浩然,凛冽万古犹存,他们从个人意义上、民族意义都是成功的典范。一位老教师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杏坛留芳,一位医生悬壶济世,杏林中救人于危亡,纵然他们难以钟鸣鼎食,可他们必将是成功的脊梁,而依靠一些鬼蜮伎俩发家的人,煌赫一时之后,留给他们的是长久的暗淡和遗忘。
高三月考:“成功”之我见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