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温暖700字
乡友住在山里,很少下山。
他和爸爸是同一辈的,我该叫他伯伯,但我第一次看到他时,却差点儿叫成了“爷爷”。
村里年轻人都下山了,问他为什么下去。他自己说,祖屋在山上,现在山上就只他一个人了(村里别的人家都住在半山腰),他要是走了,祖屋就没人看管了,地也要荒了。
于是乡友留在山上,靠地里的生姜、土豆过日子,每逢“市日”才挑一担山货下去卖。他住着的祖屋阴暗潮湿,还是由木头、毛竹搭成的,坑坑洼洼的泥地牵住了人的脚步,牵住了乡友,在那儿一住就不再离开。
一次回老家,大伙儿谈论着要带些生姜回城里。乡友蹲在屋子的角落里,听大家讲,一言不发。根本没人注意到他。但等大家出门要去地窖里挖姜时,乡友已经挑着两大麻袋的生姜沿着田边小路挪过来了。
“乡友,地窖里那么多姜都挖出来了?!”
他只简单地“嗯”了一声。
“那你以后没姜吃怎么办?”
“地里还有点。”
下山时,乡友挑着担先沿着小路下去了。路上虽然有些石块,但没有杂草和灌木,一问才知道,为了让我们上山走得方便,前几天他把路都清理了一遍。
到了山下,谢过他那么多好生姜,奶奶翻出钱包。乡友赶紧摆手道:“不用钱,不用钱的。”
“怎么不用钱,本来你要拿到山下去卖的。我们问你要姜,当然要付给你钱。”奶奶也赶紧回话过去。
收
了钱,乡友叼着一根烟,站在道旁,眉头挤成一个“川”字形,山风在他黝黑的脸上刻下的纹路显得愈加明显了。那双平时就不那么有神的眼睛挤在两条皱纹中,显得有些浑浊。洗得发白的绿色外套紧紧的裹在身上,没了颜色的牛仔长裤还是爸爸几年前送给他的。这身衣着几乎把他镶嵌在了周围的草木中。他蹬着一双解放鞋,伛着身子,看着汽车一路绝尘而去。
若不是《老王》这篇课文,回到城市的我也许真的无法再想起老家山上这个淳朴得有些木讷,却勤劳善良的老农民,曾经瞧不起他一身旧衣、一口乡音。现在想来,只能望着老家山里的方向,默默祝他一切平安。
身边的温暖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