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故事的读后感1000字
读了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杨靖宇将军,河南确山人。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曾化名张贯
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他少年参加革命,曾经五次被捕入狱,屡受苦刑,坚贞不屈。
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兼政治委员,1939年在东北地区反“讨伐”作战中,他率警卫旅转战白山黑水,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进行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
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
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
杨靖宇,一个能“感动”敌人的英雄!他在种种困难中坚守党的机密,顽强与敌人做斗争,最后光荣牺牲。
他这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值得我们学习。每当回想起杨靖宇惊人的壮举,就感到惭愧。他们在战场期间没有粮食,吃的是草根,树皮,绽露的棉花充饥。
而我们吃的却是大鱼大肉。还有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干脆就放弃了,而杨靖宇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种困难算的了什么?再说正是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花朵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新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杨靖宇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浩气长存,永存不朽。
不知不觉,我心中耸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雕刻着杨靖宇的名字。
战争故事的读后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