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这样吗?1000字
交通事故总不绝于耳,好像我们身边的空气一样,它分分秒秒续写着血的篇章。
“您”醉,“您”就可以有恃无恐?
2010年10月16日,一辆黑色轿车在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喝醉的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李启铭,“您”能这样吗?
“少年不知愁滋味,欲接女友,一死一伤尽无愁。而今尽识愁滋味,欲说还休,奈何我爸是李刚。”一名网友对辛弃疾的诗作进行改编,借以对交通安全事件进行批判。
“那个车开的速度很快,好像是风,把俩女孩撞成风一般的女子。那稍纵即逝的年华本已短暂,为什么还有添加催化剂?人们对肇事者的严词抨击时是否反思自我?”另一名网友对事件进行反思。
为什么意识的进步总伴随着血的教训?为什么被关注的事件人物远远盖过了事件背后真正的意义?为什么将事故放于放大镜之下,人们才能够发现?这个社会近视了吗?
“您”忙,“您”就可以熟视无睹?
红灯停,绿灯行。
红色对于所有动物来说,都是一个预示危险的信号。人类也不例外。
中午,归心似箭的人们走程序似地过一个个路口。火辣辣的阳光打在脸上,空气都显得焦躁了起来。踩着自行车接孩子放学的母亲,和一群说说笑笑银行职工,在红色的阳光、红色的红领巾和红色的红灯下随意穿行。红灯的闪耀和车辆的来往并没有妨碍他们的前行。叔叔,阿姨,“您”能这样吗?
不禁开始质疑那个父母对孩子的爱。爱与教育应该有着必然的联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但这最糟糕的一幕,却在父母随意闯红灯中拙劣上演。
那开心谈笑,置身于话题当中的父母。他们的脚步好像激昂的交响乐,那么的紧凑。他们是最好的批判家,用笑声撕毁了交通守则,以自身的文化素养嘲笑着这个近视的社会!
“您”行,“您”就可以置若罔闻?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摩的也开始了优质服务。在他们的巧思下,色彩缤纷的大伞绑在摩托车上,俨然成了城市里别具一格的风景线。大伞下,那是一个母亲与两个孩子,那是一个老奶奶,那是几个年轻的女孩……
我不知道那些个司机是不是都车技“娴熟”?我不知道大叔大妈们是否想早点去见主耶稣?我不知道这是该说省吃俭用的小市民们会过日子?还是怪失业率太高?文化素养低?为了省那点小钱搭上性命值吗?为了赚点蝇头小利那么拼命值吗?或许这个“您”不只是近视,而是病了!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需要血红色掀起波澜,不需要悔恨声萦绕于耳。如果你醉,那么请不要驾驶;如果你忙,那么请多点耐心;如果你行,那么请想想别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交通守则。
为何?
珍爱生命。
“您”能这样吗?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