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科技馆三感1300字
“石钟山记”说:郦道元的石钟之行不过是主观臆断尔。未过其门而臆断门内有无,此大谬也;过其门而不入,而传授肤浅的东西,亦缪;但是如果入其门但无所得,就要让人深思了。
渴望“不知肉味” 孔子说“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至今读来,仍在这浅浅的夸张中感觉到孔子学习的热情。也的确,如果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那么再优美的音乐,再形象生动的知识也不过像一块干巴巴的面包。
我与友人先走进一片绿中,淡淡的绿,是色彩中最稳定的颜色,也是养目的佳品,这个展厅就如同一个放大的盆景,穿行其间,忆起儿时看的漫画《多来A梦》里奇特的旅程。友人起先还驻足看看,后来渐渐成了走马看花,再后来近乎是直走了。“干嘛走得那么快?”我匆忙地赶上友人,他却轻蔑地看着我“难道你对这些初中就背熟了的东西还感兴趣吗”?他依旧径直走。“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书本”,只是只要背出来便可以了吗?就足够了吗?……脑子里想的话还没出口就被潮水般的人群冲走,只能木然地跟着友人。
同样是知识,同样是两个学者,为什么一个会“三个月不知肉味”,另一个则是看也不看一眼,或许圣人与无知的莽夫之间,真的只是学习态度上的区别。 热闹中的冷清 迈进科技展览馆的第一步,不由地让我想起《社戏》里对大戏园子的描写耳边尽是“咚咚”地响。而我的耳边也正是嘈杂一片,仿佛有无数只新买来的电视机正在调频道。无论是便装的孩子们,还是穿着制服的学生,就像显微镜下水中的布朗运动一样杂乱无章,不少人或好奇,或兴奋,或胡乱地摆弄着控制台上的按钮或遥杆,然后又奔向另一台,好像一只小兽正试探着陌生的刺猬……“我受不了了!”“再呆会儿”,友人却正玩得起劲。
呜呼,要弄懂知识,就应该有正规的学习方式。像这样的连解说也不看“玩”似的摆弄几下严密的科学仪器,是根本不可能搞懂科学原理的。 十几分钟后,我跟着友人及友人的友人回到了出口。
他们纷纷埋怨没劲的实验,而口气好像是在炫耀在手上的钻戒。 科技馆并不冷清,而这表面的热闹能给我们什么?我看过电视上宣传科技馆,赞扬人们的热情,赞美人们求知欲,而事实上多少人和我们一样,头脑空空地进,头脑空空地出,只满足了一回自己的好奇。绝大多数家长把科技馆视作高级游乐园,那孩子们自然将参观当作进游乐场一般地放松了,把读书看成正经,把实践,把参观仅看作游玩,口口声声要让儿女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仍跳不出考分的圈子。 学以做人 不知大厅里是谁打翻了可乐,是否有人去把它拖干净了?那几张狡猾的笑脸也不知散去了没有?围观的人现在又在想些什么呢?早归的我坐在公交车上默默地想着…… 俗话说“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清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如何”。
我相信打翻这一罐可乐的人是读过书的,也该明白诚实是做人的美德这个常识。但像这样明白做人常识也学过一点事物的道理,但仍做出与读书人不相称的事来的人,不是和没读过书的田夫一样吗?如果把读书当作装饰品,消遣品,甚至废品的人,其下场恐怕不会好过项羽,刘禅。 王安石云:世间瑰丽,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同样,广博的知识宝库也隐藏在曲径,幽处,没有好的学习热情,没有学习方法,不知道学习目地的人是无法达到那里的。
[点评]小作者是不是在用此文来诠释“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思考学习之源,思考学习的终极目标,思考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纵横捭阖的材料运用让此文内容厚重。清晰的结构让本文的思想得以较好传输。
游科技馆三感字相关文章:
★ 游科技馆400字
★ 游科技馆500字
★ 游科技馆500字
★ 游科技馆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