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和才800字
记得孟浩然得到过“有韵而无才”的评价。可见,诗人的高下,不仅在天生的旋律感,更在于胸腑之见。可谓是心胸见识决定诗之高下。
韵重要,才更重要。因此,只有在经历了边疆和内地的来回贬谪,官场失意与风云际变的大起大落,乃至早年求仕,晚年参禅,所有这些世事之情景,便如陈年老窖中的美酒,这芳香才有了味儿,才孕育出王维这样诗画双绝的诗人。“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诗。
”非是妄言。由此推广,各行各业,行事做人都可从韵和才中分出品级,又都在韵和才相辅相成之下不断进步,这便是韵和才的功劳吧。
“板桥体”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如果说诗家的韵是感,词家的韵是心,那么书法家的韵又是什么呢?字是文明的产物,用笔的书写来呈现文化的内涵,乃至与个人品性结合,随时光演进而变化,最终流派纷呈,可能,只有汉字做的最好。书法的韵,定附着在文化上了。
那么“才”又是什么呢?“才”可以说是隶书和行楷的古韵、今韵,可以说是一路传承的书法内涵,可以说是郑板桥不拘于古人,今人个性独放,也可以说是个人的人生给了郑板桥过多急需排遣的情绪。“板桥体”在韵与才的基础上衍生,故能一枝独秀,独一无二。这是书法家的大幸。
“君子不器”,强调变通的创新精神。器乃韵,人之本与性情寄托其中,而不器并非要忽视韵的存在,而是要更重视才的培养,努力学习。才达到了一定的积累与提炼,才能不断地滋养韵,从先人前辈继承下的韵才能生长发展,一代代流传下去。
因此,历代仁人志士都注重学习,而今天,我们更要提倡的是文化的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的底蕴是够悠久了吧。当生产力飞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发展落实到生活中的是繁华的物质,却非韵的精神。
钱穆先生就提到过人类的物质文明有极致,精神文明却无极致,而世人往往以不在此,而只图一时之经济发展,导致文化的流失,韵的消逝。先人们潜心磨砺的韵竟不知不觉的丢失了。这个社会的才却很多,学习的东西数都数不清。
换句话,世间一天天繁华,值得追求的却越来越少,更是一不小心,沦为平庸。精英很多,可真正有韵的却少之又少,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隐忧。绝对精英化的社会,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拿什么作为立身之本?我愿潜心思索这个问题。
韵和才字相关文章:
★ 和之韵600字
★ 韵和才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