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灵魂感受雨季1600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倒霉的渔夫提着网去打鱼时,不巧下起了雨来,他一赌气就将渔网撕破了,撕破了网还不够,他又因气恼一头栽进了池塘,再也没有爬上来。
有一段时间,我知道自己的灵魂里也下了雨,我知道自己也成了那蠢笨的渔夫。那雨打湿了我的心,打湿了我的思想,潮湿了我的情感,潮湿了我的意识,潮湿了我的灵魂。面对那些不负责任的无聊扯淡、无中生有的无谓指责,我很痛心,也很痛苦。我变得颓废之极,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我失去了自己。
不由就想到了阮玲玉。
阮玲玉,被誉为“中国的嘉宝”、“中国的英格丽。褒曼”,如烟花般的美丽,又如烟花般消散。她性情柔顺、朴质清新,鞠杂人世间的她宛如一朵妖丽的百合生长在风雨恣肆的荒野。但是,当阮玲玉的事业如日中天时,《新女性》一片的公映却使阮玲玉惹火烧身:张达民欲敲诈当红影星,纠集小报记者极尽无事生非之能事,并诬告阮玲玉与唐季珊伤风败俗,通奸卷逃……就这样,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把几十颗安眠药倒进母亲为她烧的八宝粥里,结束了25岁年轻而又美丽的生命,临死前留下了“人言可畏”的遗言。她用生命的代价,留给活着的人永远的绝唱。
72年前,阮玲玉是为自己的清白殉的情。作为人的个体,阮玲玉的自杀相当值得钦佩,算是勇者,生命诚可贵、自尊价更高。可作为大众喜爱的明星,阮玲玉的死的确太可惜。我想,假如阮玲玉不自杀,她还能给我们创超出多少经典之作?还能给我们留下多少美好的艺术享受?
不由就想到了老舍,想到了叶赛宁,想到了那些因不堪平白受辱而自杀的先知们。
老舍曾写过这样的话:“我想念我的妻与儿女。我觉得太对不起他们。可是在无可奈何中,我感谢她。我必须拼命地去做事,好对得起她。男女间的关系,是含泪相誓,各自珍重,为国效劳。男儿是兵,女子也是兵,都须把最崇高的情绪生活献给这血雨刀山的大时代。夫不属于妻,妻不属于夫,他与她都属于国家。”可见他对生命是多么的热情,对生活多么的眷恋,这实际是他对生命的礼赞。
但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在1966年8月24日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谢尔盖。叶赛宁,俄罗斯著名抒情诗人,他是大众的诗人,他的诗中没有艰深晦涩,他崇尚爱情,渴望能在爱情中得以栖息和彻底摆脱什么,但他的爱情是虚幻的,梦幻不论多么美丽,终归不是人生可以依托的信仰。而现实的爱情仅仅满足了他暂时的激动,他须不断地逃离又不断地停下来喘息。据一位熟悉叶赛宁的作家回忆说:他给人的感觉是一生都在恋爱。正是基于此,他被当作个人主义、颓废派和流氓的典型而被放逐在了诗歌的主流以外。1925年12月28日凌晨,不堪忍受此辱和精神折磨的诗人,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里,用一条皮带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噩耗传开,举国哀恸。
我想,老舍先生,在跳入太平湖的那一瞬一定是不甘的啊!因为他是那样的热爱这个世界,那样热爱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们,他是多么希望能好好活着啊,可是,为了人格,他毅然决然选择了这样一条不归路!我想,假如老舍当年没有选择太平湖,那么《正红旗下》的下部该是怎样的精彩?
叶赛宁的死虽然令人震惊,虽然也立即使人明白,俄罗斯失去了一位多么有价值的天才,但是,假如叶赛宁不自杀,这个“天才的乡村歌手”还会谱写出多少“醉人的韵律”?还会让多少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崇倡自由的人们为之着魔?!
是的,我们知道他们都是他们“自己精神世界的王”,这是他们所有痛苦与愤怒的源流。我知道他们“不是因为受了辱才去自杀,而是想自杀才觉得受了辱”,但他们毕竟是受了外界的影响而自绝于世,虽不能同狭隘的激愤相提并论,但如果不是外界,他们也不会离开人世,那他们就会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他(她)们的灵魂里下了雨――疯狂年代的疯狂暴雨。在那特殊的年代,他(她)们渺小的身躯真的抵挡不了那样的雨,那疯狂的雨太恶毒太暴虐,他们的坚强和勇敢不足以低档那肆虐的雨下进灵魂里。所以,阮玲玉这样的弱女子就香消玉殒;所以老舍、叶赛宁这样的先知们就灰飞烟灭!这是生命个体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灵魂里下了雨,灵魂就会潮湿,潮湿的灵魂怎么能承载起身和心的健康和人生的重负呢?如果因那些个无聊的扯淡,无谓的指责。
不要让灵魂感受雨季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