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狂1500字
静谧的黑夜,微弱的灯光洒在路两旁,虽然很静,但可以感觉到狂热,虽然微弱,但可以感到明亮。
斜的,长长的影子。左边第一个,最高,我的爸爸。中间的最矮,我自己,右边第一个,中等,我的妈妈。晚饭后,喜欢一家三口出来逛。所谓逛,是没有目的的散步。一开始,他们谈论近况,不过一会儿后,他们就回归以前了。
“记得那个时候还住在‘小街’,生活很不方便,但感觉也不是很辛苦。”妈妈说道。
家的记忆涌上心头。交织成一个个镜头。
镜头一:在我家的前面不远,有一家馄饨店,里面的馄饨特地道,是用排骨熬的汤,我很是喜欢。用一个小的卡通小盘子,装着几个。每次我吃的时候,妈妈总是看着我,我吃饱了,就像她也吃饱一样。
镜头二:爸爸不是经常回来,但几个片段的记忆也有家的感觉。每每大风刮起,我们都会去山上放风筝。大多时候,都是他在放,我看着,虽然不是亲自动手,但也很开心。风筝不是每次都听话,有时会头重脚轻,爸爸就用地上捡的小木棍插在风筝的两边,说这样可以保持平衡,很快风筝就稳稳的飞起了。
镜头三:妈妈说:“现在你爸爸是忙了,不像以前很认真地研究股票。”“是啊,当时,还用本子把股票每天的走势在报纸上剪贴下来。”“我跟你说,琳,你爸爸还让你坐在他的腿上,拿着他的本子,要你指选哪只股呢。”妈妈神秘地说。“可惜,你选的都不怎么样。”爸爸假装叹息道。“一点儿都没孩子的灵气。”“我哪儿有这么差?”我反问道。
镜头四;坐在饭桌上,望着一群人。今天是中秋节,今年的中秋节和往年不一样,从这一刻起,也和从前不一样。听妈妈说,外婆从小就失去妈妈,所以带她特好。但后来外婆的爸爸娶了另一个女人。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所以不亲近。后来后妈生了孩子,关爱就少了。便把她和她弟弟送到外婆父亲的母亲家里,老婆婆对外婆和舅公公很好,但缺少父爱和母爱。后来,老婆婆死了,就更没有人照顾了。于是,外婆就恨,狠她的父亲。可是,时间过的很快,当时青年的她已不再年轻,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凝望九十几岁的老父亲,再多的恨也消失了,竟无言。当我看见外婆迎上老公公,一面搀扶着他,小心认真的样子,两个同是白发的人,佝偻的腰,成为一张泛黄的照片—— 一对父女。看见这样的情景,我想,她的眼中,心中,应该满是惆怅吧。家团圆了,真高兴。
镜头五:清明节,按风俗是要祭祖宗的。妈妈那边没有什么特别要准备的,爸爸这边就不一样了。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爸爸就用小酒杯盛饭,在酒杯里翻两下,上面的饭就成了圆拱型的。我比较好奇,总喜欢说:“我也要吃这个饭团。奶奶就笑着说:“琳儿,这是敬祖宗的,不是用来吃的。”我便不再胡闹,帮忙端菜。奶奶用抹布把桌子擦得很干净,一遍又一遍,还侧过头来看看。奶奶总是一人主持菜的摆放,筷子一双一双的放在角度正对的地方。然后按照:爷爷——奶奶——爸爸——叔叔——我——妹妹——妈妈——阿姨的顺序一个个的磕头。每年都不变,泛黄的方枕头,两根新的蜡烛,中间放上香灰盒,已经有浅浅的一层灰色粉末了。每当我们小辈磕头时,奶奶就说:“多磕几个头,祖宗保佑上好的大学,一家平安……”然后搬来铁盆,烧纸。在收饭菜之前,把筷子摆个角度,说明祖先来吃过饭了。饭菜都要回锅热一下,在这个空闲的时间里,奶奶可不闲着,挎个竹篮子到路边去,说要给路边无家可归的野鬼烧纸,让他们也有钱买东西吃。在我看来,这些虽是带有迷信色彩的,但从中体味到的是奶奶的关爱,人之间的和谐,家的味道,是我想永远珍惜的。
我们就像是从“家”出发,是在大海上漂泊的小船,探索,前行。但它的路径是一个圆,从起点有回到起点。“家”是温馨的小港湾,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我是“90后”,生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要闯世界,漂泊,流浪,可是,一定要记住,记住“回家”!
我为家狂字相关文章:
★ 我为球狂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