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不扰》观后感1500字
辽宁卫视2011年新年联欢晚会,共有六个小品节目,应该说,艺术表现各有千秋。但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当数由阎学晶和孙涛出演的《真情不扰》。
首先是真,小品的内容来自真实的生活。电视栏目叫《真情不扰》,立刻让我们想到过去的时间中,劲刮于全国各地电视台的各类相亲节目之风,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百里挑一》……作品借这种真实的时尚形式,表现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底层民众的最真实的生活,城市菜市场一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夫妇情感生活的矛盾、波折与冲突,折射了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觉得这个小品,回归了小品创作和小品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还原了生活的底色,洗尽铅华显真纯,一改目前小品创作和演出中虚浮假空等诸多积弊。真实是小品的灵魂,真实让《真情不扰》这个小品鲜活与生动起来,真实让作品与观众的心灵产生共鸣,情感达成交流。
其次是情,充沛的情感感动了节目主持,打动了观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作品中的农民工夫妇从离婚到重新牵手,由爱生恨,又由恨到爱,莫不缘于一个情字。演员阎学晶与孙涛的倾情演绎,让这段情表现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动情处“江州司马青衫湿”,演员与观众一起泪雨纷飞,小人物的生活艰难与太多的现实无奈以及情感的误会,台下与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有或多或少的情感体验,极容易从内心情感上予以认同。小品并没有单纯靠“噱头”“时尚流行语”及廉价的笑料来博得观众掌声。作品的成功之处,也许就在这里吧。
再次是“扰”与“不扰”。生活的纷扰应该说无处不在,上层如此,底层更甚。钱多了受到纷扰,钱少了也受到纷扰。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误会,说到底,是缘于一个钱字,钱的多少昭示的是他们的社会阶层和生活状况。他们钱的或多与或少,均没有超出他们所属生活阶层(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范畴。男的并没有抛弃“糟糠之妻”的资本,女的也没有“另拣高枝”的奢望。从他们婚姻破裂的叙述中,我们分明的看见并感受到了他们生计的艰辛,隐约听出了“房子”、“孩子”、“教育”等词语,给予他们的重压,它们如影随形,纷扰着他们,压抑着他们,伤害着他们……
而当今“盛世”,谁又敢说自己没有诸如此类的纷扰、压抑与伤害呢?“谁在莫斯科能过好日子?”答案请参照本小品主人公,反正不是他们!作品最后男女主人公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真情不扰——表现的是真情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与打击,生活之舟不会因生活的纷扰而搁浅,表达的是作者及观众的良好愿望。
本小品艺术上的可取之处也不少。
大开大合的对比手法的运用:虚实的对比,过往生活虚写,节目(《真情不扰》)内容实写;真与假的对比,男主人公姓贾(假),女主人公姓甄(真),男女主人公在接受采访时对钱的认识,都是假话真说,男女主人公对对方的情感开始也都是真情于衷,假面于外。悲喜的对比,喜剧的形式表现的是悲情的内容,而作品的内涵则更多的表现在悲情方面,或者说,悲情内容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小品的思想性更为厚重。
笑料包袱的设计,真实自然,水到渠成,与作品内容结合完美。据我的粗略统计,能引起观众笑声,大笑,爆笑的地方在十五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就有三十多处,平均每一分钟,就要有两次,可以说是包袱成串,笑料不断。小品惯用的传统手法有之,如故意倒错:贾平凡“下辈子我还嫁你”,“甄小姐是真正的小姐”等;创新的手法亦有,如喧宾夺主:在男女主人公矛盾冲突高潮时,连续两次出现对主持人这个人物的呵斥“一边去”“你坐下”,还有一次是男主人公对主持人的斥责“干啥啊你啊不说话,你什么主持人啊你啊!”,主人公真情实感的率真宣泄与主持人的尴尬、无奈,自然地形成了有较为强烈艺术效果的笑料。
总之,《真情不扰》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应该是本年度辽视新年晚会小品类节目中的佼佼者,特别值得小品创作者和小品演出者学习、借鉴。
这不是我写的!
《真情不扰》观后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