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路1600字
说起乡村的路,“百步九折萦岩峦”的羊肠小道,“竹溪深处板桥斜”的田野阡陌,“路做之字折”的峭壁窄径,就浮现在眼前……乡村的路,延展了村民的生活视域。有了乡村的路,他们打工、赶集、走亲戚、串门子、耕读婚嫁,就有了依托,路如人体之血脉,将乡村与城镇,个体与族群,紧紧地连在一起。
乡村之路,成为改善村民生存环境的障碍,在高速路日趋增多的今天,行路难的状况,依然在边远乡村存在!曾经读到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地处大巴山深处的一偏远乡村,一位乡民养了一头重达六百余斤的肥猪,准备到山外去买,按当时的市价,可买四千多元。可是由于不通公路,无法运到山外去,最后,全家合计,只好自己家里吃肉,结果,“一家六口人,一年到头几乎顿顿吃肉,吃得恼火!”主人这样说。居然有吃肉吃得难受的人!这看似一个笑话,细细思之,内心又确实很沉重!
路啊路,城市里的人不以为意,但对乡村的人而言,道路不畅,就成了改善当地村民生活经济状况的瓶颈。还有一户人家,住房地处山的悬崖峭壁之间,这倒不是他不会选择屋基,实在是由于当地很难找到能建房屋的一小块平地。有一天,男主人请来屠夫杀年猪,女主人一阵忙碌之后,水已烧好,可刚打开猪圈门去牵猪,两头重达几百斤的大肥猪夺路而逃,家里人和屠夫一起去追,两头肥猪夺路而逃,结果滚下山崖摔死了!派人到山崖下寻找,找到了的猪已摔得不成样子……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家,对路的渴求是城里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啊!
记得刚毕业时,被分配到一所山区学校任教。那时,山区还不通公路,就从只好从县城坐车到邻近的场镇,然后再步行到区公所(那时区公所是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着若干个乡镇)报到。组织的命令不能不服从啊,于是,我和六个同时分配去那个区公所报到的同学,冒雨步行了五个多小时,才赶到区公所所在的场镇。当时,正处于雨季,山路泥泞难行。我们头戴斗笠、披着塑料布,在崎岖的山路间走,俨然一群乞丐……每次放假回老家,要翻山越岭走六个小时,再渡过一条河,才能赶上去县城的班车。由于运力不足,那时的班车驾驶员“牛”得很!我曾亲眼目睹一个中年驾驶员,将一位急于乘车的妇女递给他的准备买车票的钱粗暴地扔在地上,高声嚷道:“走开!走开!没有票了!”当时,我多么想上去踹那家伙两脚啊!这一幕至今难忘……那时,能和开班车的司机说上话,能买到车票(即使是站票)的人,被人们看好是有人缘的人,很受人尊重和敬畏。
现在,乡村的路越来越多,有的地方还通上了水泥路,条件差的也有泥碎路:交通状况的确大有改观。但和城里相比,乡村道路还是很差的。尤其是大山深处的村落,修好的路,由于缺乏专门的养护机构,每遇洪水暴发的季节,被泥石流和洪水冲毁,“断头路”、“半边路”依然存在,阻碍了村民的出行。我们不能在享受城市现代文明生活、享受城市宽阔大路的舒适惬意的同时,忘记了仍生活于大山里的父老乡亲!他们通向山外的路,依然艰险,依然崎岖,依然漫长……
乡村,是一个集贫困、坚韧、勤劳、质朴于一身的生活群落。那里的人,对贫困有切肤之痛,盼望路好走,物好购,山货好卖;盼望病好看,学好上,化肥农药好买。这些基本的需求,我们怎能置之不顾呢?乡村百姓的勤劳、质朴、坚韧,不能成为我们漠视他们正当需求的借口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乡村之路,还见证着山里人刻骨铭心的爱。无数的山里人,在崎岖蜿蜒的漫漫山路上终生行走,他们永远在路上,在那远离都市文明的大山里,休养生息。一条条山路,连接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这就是遐迩闻名、被称为 “爱情天梯”漫漫山路。这不是普通的石级阶梯,这是由勤劳、艰辛和恒心铺就的爱情之路!
乡村之路, 走过一辈又一辈,走过一个季节又一个季节。它穿越时空,见证了大山的历史,大山的传奇,依然延伸到远方……
乡村之路字相关文章:
★ 走进乡村400字
★ 乡村生活600字
★ 乡村美景700字
★ 乡村风光500字
乡村之路1600字
上一篇:读《夏日历险》有感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