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之死1500字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涧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流浪……”
当幽怨的歌声回荡在斗室的时刻,我想起了那个试图逃出这种双重牢笼而到处流浪的长发女子,这个被叫做三毛的女子曾一度成功地逃离了城市的现代文明筑成的城堡。她来到了那个在她笔下如同神话般的世界:撒哈拉沙漠,在这里她似乎找到了她现实的归宿,也找到了她精神上的家园。可以说三毛象一阵清风给身心麻木的人们带来了清凉,但是却很少有人发现这些被后潜藏的危机。其实不难理解,三毛是一个梦想大于现实的人,还可以说三毛就是一个靠着这种梦想生活的人,她一直就在苦苦地追寻着她梦中的橄榄树,此刻既然有了这种希望,她就要努力地支撑着由这梦想建立起来的王国。而现在却有一个自称是三毛朋友的人专门走上了三毛曾经走过的路,但目的不是寻梦而是象一个手执手术刀的医生去解剖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那样去解剖三毛梦想王国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于是人们发现自己受了骗,起码现实中的一切并非象人们从三毛笔下得到的那样美好。我们发现这个事件的始终象极了一个小小的故事:一群饥肠辘辘的乞丐正在听一个乞丐大讲他的奇遇,一个好心的富人请他饱餐了一顿,烧鸡,美酒,那人吃得满嘴流油。众乞丐听的口垂涎水,妒火中烧。但这时却有一个熟知内情的乞丐尖刻地揭露,这一切不过是那个乞丐昨晚做的梦。于是众丐释然,虽然还是饿却心平气和。现代人正和那群乞丐一样努力在破坏一种美好,努力地去禁锢一切想象,而让每一个人都陷入现实一切生存的苦恼中不能自拔。于是我想假如三毛要是不死的话,她那个梦想的王国在现时的压力下还能支撑多久?而我也怀疑她的自缢是不是她的心目中的王国已经破灭而致的呢?
我同样想起了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的顾城。这个一生都梦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的童话诗人,曾经在遥远的南太平洋小岛上建立了自己童话般的家园,但也最终逃脱不了童话破灭的那一天。当他生活中给他带来温馨和梦想的两个女人……谢烨和英儿先后离开他时,他发现支撑他的童话世界的一切原来是那样的虚伪和脆弱,他难以相信地说:"那么好的人也会这样……"那时他的世界已经倾斜,他的心灵因这打击也在一点点流血,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顾城也是一个受害者,而凶手就是这个毁灭一切想象和梦幻家园的现实。
二十世纪是个想象力丧失的时代,贫乏的想象力使人日趋一日地麻木,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在和这种丧失进行着注定要失败的斗争,象卡夫卡、普鲁斯特、博尔赫斯……就连我们的孩子整日面对也是星球大战、机器人、变形金钢……到处是生存的恐惧和残酷,到处充满着一种冷冰冰的金属味道,而再也没有白雪公主、鱼美人那样的美好和温馨。于是遗忘成了一种世纪病,马尔克斯在他的名著《百年孤独》中写了人们的困境:几乎所有的记忆都失去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牛身上贴上标签:"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那么人呢?当你面对你面前的一个和你同一类型的另一个时,你又该做一个怎样的标签呢?马尔克斯没有写这些,但这一切却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忘记了历史,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于是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的丧失使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种没有坐标的漂浮的点上,人们再也难以看到精神家园里那棵翠绿的橄榄树,那么这个被精神流放了的地球在宇宙中又将飘向何方?
诗人的不幸在某种程度上也反衬了整个人类的不幸。
窗外是艳丽的阳光,金秋的风吹拂着一片片在慢慢变黄的树叶,一切都在变化着,自然界的步伐从容不迫,春去冬来,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不变的只有那一棵橄榄树,每个人梦中那棵常青的橄榄树——想象中永远完美的橄榄树。
想象力之死字相关文章:
★ 童话之死400字
★ 绿萝之死700字
★ 兔子之死450字
★ 蝴蝶之死700字
★ 鱼之死900字
★ 惠惠之死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