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尴尬1500字
在谈及语文教改与考试成绩的关系时,我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目前情况下的教改与考试成绩不成正比应该是正常的(但又是不科学的和无奈的)。因为教学改革的极终目标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当我们真正按教育教学规律工作时,问题就出来了――
从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说,文本解读应沿着两个维度运行,一是理解,让学生走向作品,其指向主要体现在陈述性知识、作者的原创价值及其举一反三的迁移方面,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理解的结果往往是一元(其实人与人还是有些许差别),这也正是传统教学所固守的那一亩三分地。
二是感悟,让作品走向学生,其指向主要体现在作品从当代意义上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是主动的,可以各取所需,感悟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这正是新课改所展示的教育的广阔前景。
现在的问题是:你说让学生按多元去解读,而答卷按一元(所谓参考答案)去判卷,他能考高分吗?
至于写作,因学生个性的迸发而带来了其习作的五彩纷呈,可判卷老师则用一彩(判文标准或他自己的主观认识)评判,不是压抑个性是什么?为什么《潘金莲的选择》初判20分!为什么《冷香与语文》初判竟然0分!这还是在每天阅卷量不超过120份的高考方面,至于每校每年期末考试只用两天评判七八百份作文的情况下,究竟能否评出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只有天晓得。
教学的尴尬1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