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延安—佳木斯读后感1500字
东北小延安佳木斯读后感【篇一】
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片富饶的黑土地,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平原之一,它吮吸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江河的乳汁,依偎在小兴安岭和完达山脉的怀抱。每天清晨照亮中国大地的第一缕阳光最先降临这片沃土东端。
早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它就是合江省省会,我党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地处后方的佳木斯,具有建立根据地的优越条件,远离国民党进攻的东北前线,北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与苏联接壤,西连小兴安岭,东南是完达山、松花江横贯全境,依托这一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是东北地区天然的大后方。
无数革命先辈和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使它拥有一顶价值连城的革命桂冠东北小延安!
(1)建立东北部党的根据地
1945年9月15日,党中央做出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决定,11月17日,受命于党中央和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李范五等率20余名干部到达佳木斯,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合江省工作委员会。21日成立了合江省政府。中共中央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相继成立。1946年6月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
(2)清剿了境内的四大匪首,取得了胜利。
(3)进行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工农业、交通业、邮电业等有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
(4)东北新华广播电台、东北画报社、东北文工团等文艺团体、院校陆续迁来佳木斯。他们的到来,使这里的革命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起来。
(5)为巩固东北根据地,适应东北解放战争的迫切需要,东北局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东北医科大学、东北供给军需学校,培养了5千多名学生,军政干部学校也培养了500名青年干部。
佳木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称誉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佳木斯为东北的小延安。
东北小延安佳木斯读后感【篇二】
佳木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解放战争时期,不仅是合江省省会,而且有过历史的辉煌,被誉为东北小延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在决定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战略决策,派遣了2万名干部、10万名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进入东北,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画卷。194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来到佳木斯,担任合江省委书记、合江军区政委。合江省委提出了一个中心,三项任务的工作方针,以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为中心,开展剿匪、建政、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开创了合江省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延安各大学、学院、文化、教育、新闻机构等及各文艺团体东渡黄河,挺进东北,汇集到佳木斯,给沉睡千年的黑土地注入了活力,使佳木斯成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并在佳木斯的历史上熠熠生辉。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由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纂了110万字的大型历史文集《佳木斯东北小延安》。此文集将为佳木斯的文化名片再添耀眼的红色之光。
这部大型历史文集分为文献资料、历史回眸、英雄人物及人物专访等篇章。毛泽东、刘少奇、陈云、张闻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述东北根据地的有关历史文献被集中收录。
《佳木斯东北小延安》主编富宏博介绍说,此书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郝敬江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并首次披露我市81岁的原文化局史志办主任马珩当年采访李范五(曾任中共合江省工委书记、合江省委副书记,建国后任黑龙江省省长)介绍佳木斯东北小延安由来的情景。1947年2月的一天,时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到合江省检查工作,听取了李范五代表合江省委的工作汇报。一天早晨,李范五陪陈云散步,看到佳木斯到处是延安迁过来的文化、教育等各团体,见到了许多从延安来的各方面文化名人,很有感触地说:哎呀,佳木斯成了东北的延安了。李范五把陈云的话向张闻天做了汇报,张闻天急忙让省委组织部长刘英记下来,并立即召开省委机关干部会议,向全体干部传达说,陈云书记说我们佳木斯是东北的延安,你们受鼓舞吗?全体干部鼓掌表示继续努力工作,从此东北小延安在全东北叫响了。
东北小延安—佳木斯读后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