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1300字
进入学校不久的新生,学校的文学社便召集了一次小小的社员会,准备从这批新生中挖出一两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
我有幸是这批新生的一员。我想他们有一步是走对了的,他们一见面就发起文学报来,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扩大影响力也顺便让学弟学妹们认清文学社的实力。而我也借此机会,做了一个决定。
一角新闻专栏几篇零碎的小诗文外加一两幅得过奖的画还有几句貌似很新意的英文,简简单单的构成一张所谓“文学报”。这是不是太格式化了。我最看重的那几篇文章也无不令人失望。这种“美好的情操”都是在应试教育中陶冶出来的吧?!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一位姐姐,他现在在市某一重点高中读高二,按常规来说时间应该比较金贵。那是今年的春天,我辍学在家里干点琐碎的乐意干的事情,她也正在为期末考试努力。那个时刻在家里数她书读得最多(最起码我认为我们之间的交流应该最顺畅)。当兴致勃勃地谈着一些蒜皮小事时我把话题一转,怀着真诚的语气问道:“你读过韩寒的书吗?”她眼里有些失神,应道:“看过的。”我于是抓住尾巴似的追问:“你对他的文笔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她的脸色顿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难看不少,仿佛我这句话触动了她什么重大的创伤,过了好几秒她才说:“他并没有什么,字词间流露着一股玩世不恭的味道,可以说成是文字的堆砌。”听到这句普通得在网上常见的评语,我并没有打算发边我的意见,这已经明显地刺激到她启动内疚感和畏惧感的开关,我又何必去苦苦抓着不放呢?但是对话不是这样就完了,她还“奉劝”我一句说:“我劝你不要读他的书,这样容易走向你虚构似天堂的地狱。”这才是真正促使我义愤的话语。我瞪圆了眼反驳道:“你在逃避现实吗?这样能让你得到什么?”说着我先摔碎宁静,转身走开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出于不礼貌,但这种结束方式无疑是最好的,能让我少扯一些废话也能引起她更高层次的深思。
之所以引用这段插曲是因为想借助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人都要面对现实,文字即使是倾诉的最佳途径,同时却也是体现笔者思想的最佳方式。充分以这样的抒情、滥调陈词能释怀,却更无遗地暴露出内心的恐慌和苟且偷安。
我其时、现在也并不知道在文学报上投稿的文章是不是就那类型的,而且还算得上是不错的。不错,是他们打的标准和我无关。一个貌似社长的学生向我走了过来,说他是副社长,向我推荐了几种加入文学社的方法,我认真的做了笔记,他也满意的走开了,再回过头来跟我说在那一周的星期五前把要投的稿件送到学校大门右边的投稿箱且注明“新生参赛”。我点点头,没按他说的去做。
文章流转到这里已经平淡多了,我要说的已经说完。我再提一提我对后桌一个有丰富社会经历的学生的对话。他说:“你不是喜欢文学吗?”我说是,他说:“你一定要加入文学社吧!”我说:“是啊!一个名叫浪漫樱花的网络文学社。”他说:“那学校组织的呢?”我说:“我的时间不会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就那些文章发表在创网上一定会被人冷落。”他说:“你怎么那么肯定?”我说:“因为经常在那儿走动的人都知道什么叫真情实感。”那小子现在做什么大决定倒是没有,能证明他是个注重现今效益的平常人。
关于文学字相关文章:
★ 关于500字
★ 关于选择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