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物束缚800字
顾城有言:“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固然人之美可如神,但世间终究多是凡人,在柴米油盐的温吞之中,偶然地,也难以进入美的圣堂。
如钱穆所陈:“一个名厨,烹饪了一味菜,不至于使你不能尝。一幅名画,一支名曲,却有时能使人莫名其妙地欣赏不到它的好处。它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平庸如果长时间地浸没,人会开始失去志向,囚于所谓的“俗”,成为“单向度的人”,失去向世界展出自己独特鸣叫的机会。
等待而来的,并非是人们各展其才的亢鸣,而是泅于平凡的哀鸣。人们大量地使用抖音、快手、以及别的软件消磨时间。往日的梦想湮于尘土,再不去追逐,以至于缺少于美的接触,更失去欣赏的能力,为浮浅的碎片洪流吞噬。
古今不甘于平凡的人,是否也这样做呢?王右军授子书法,纸以缸计,其子献之亦成书画大家,与其父齐名;后又有明代张溥苦习经书,遇到好文章则七录之,取其斋名为“七录斋”,以自戒;随后近代曾国藩又在其家书中告诫子孙莫虚度时光,从一丝一毫的事情中获得体会,并持之以恒。他们可有论如何虚耗时光?徒以古人之昭昭显今人之噩噩,这难道不是文明的退步吗?对美的欣赏也会随俗之流而掩之华也。平凡之中,又该如何挤出一声欢响?
在繁忙的世事中,我们应保留一丝对美的直觉。如在桌上留一束花,每日更换;亦如下班回家时,欣赏落日的美景。倘若失去这一种直觉,便会沦为生活的奴隶。钱老感叹:“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的夭折。”人们只能欣赏到物质的表面,而无法进入其精神,引出其共鸣。哀鸣从历史的角落里飘出,散在人们鼎沸的声调中。
精神,应高于物质,而不能求于物质;人,亦应观之俗,而不能流于俗。“天才的悲剧在于被小而舒适的名望所束缚。”芥川龙之介如是说。人的独特,正起于与其个性的多样,而不应止于浅浅的生活。在《发条橙》中,人们思考个人的精神究竟有什么作用;亦在《长恨歌》中,人们发现物质于人的束缚。人唯有思考着,才能不为物质绑架。
为成“我思故我在”而不流于俗,我们必须抬起头,去欣赏,方不缚于物质,自成于世。
不为物束缚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