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之说等等…。(转载)3000字
隐者之说
李介民
中国的诗人不乏淡然者,谈然处世,隐字当头。所以历史上有不少的隐士,如陶潜,“建安七子,”“隐中八仙”之类,他们不理世俗,纵情于山水之中,逍遥于草木之间,心之所寄,不过在于旷达豁然罢了。既然如此,又何谈隐者之说?
日本的忍者有种忍术称之为隐术,却不知隐者之道非在于忍,而在于隐也。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试问有谁能够不理世俗,如今的山川秀美,自然万千,哪种不是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呢?隐者将隐,该隐于何处?不该隐于何处?俗话说,“大隐隐于市”。所以,现在社会的隐者,是通晓世务之人。但俗话说,世务不可尽通,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隐者之道便在其中了。
隐者也是善于应变的人,人们看不到他们的真实面目的,以致被蒙在鼓里。古时的隐者如陶潜等是谓全隐,人们不知他归隐何处,面目尚未见到,又何谓真假?当然也有一部分如荆轲之类的刺客,也算古代隐者的典范。这一类隐者到现今便演变为间谍,这些隐者隐藏的技术非常好,又有谁能够轻易识别呢?当然通俗地讲,间谍也称卧底,但卧底却有分别,好的卧底也可称“卧虎藏龙”,反叛的卧底像被称为“汉奸”等也有不少。
所以说,隐者存在这个社会是有其原因的。隐者对社会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乐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多,匆匆忙忙行走于大路人有几个是没带面具的呢?这类隐者已经在社会越来越普遍,正是这样的人际关系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发展。隐者们开始说着仁义道德,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暗地里偷鸡摸狗无所不为,别人不晓得,不了了知,最终当隐者们对你下手时却已深陷牢笼,无法脱险了。于是,只有在最安全的地方——官场隐藏自己便可保住一命,但久而久之也不知自己沦为隐者了。
不过隐者也是一个社会必须存在的个体之一,当然好的隐者也有不少,官场的隐者也并不多,但还是惩恶扬善,隐者不做也罢!
飘渺
李介民
我走过的路,不是很长,却足够让我有点感慨的资本了。我发现,一直在走着不同的路,穿过荆棘,淌过河水,跃过重重叠叠的山峦,掠过青草丛,过往风尘流滚滚的岁月,又再一次躺在你有脚下。每次开始我的旅程,感到无比的惊讶,不知道是否有同样的意象微抚过你的眼角,羞涩地逃离而去,但不久却渺茫了。
飘渺。飘洒的雾水淋落在飘渺的路上,更增显它的扑朔迷离,不知道该怎样形容这种触感。我承认这种感觉在雨巷之中,淋漓的雨巷中总是夹杂着幽美的意韵,但这意境又有多久方才见得到的呢?尘世的喧啸充斥着都市人的情丝,摇荡着每个人的归梦,当醉眼朦胧醒来的时候,那一条飘渺的路依然微抚过你的眼角。
飘渺是一种思念,有时候真是如此,你我亦或是旁人,在有些时候喜欢脱离世尘,尽情地选择方式去挥霍心中的意念,所有的佛理,禅道,在一瞬之间消失殆尽,只剩下自己,傲然不世的自己,在感叹一份遥不可及的温馨,却无法将这种感受道尽。飘渺如斯。
《天龙八部》里有一座飘渺峰,取逍遥之意。但若评头论足,飘渺只是逍遥的感受,但逍遥的感受却容不下飘渺的真谛了。人生苦短离愁别恨,自然万物,在心神宁静之际未尝不是飘渺的。太白乘醉归于川永,清照却相思守着一朵黄花;徐志摩想登上泰山一览日出;叶圣陶却独愿找个没有秋虫的地方安享宁静。飘渺的境地由人心决定。
常常独自一个绕着山道,或循着田径,阡陌纵横。要是下几滴山雨便再好不过,让疲惫的心情释然宽松,看山的人在远处只有无谓的赞叹,我竟体会到另一种妙境。听雨的声音,来自深山最纯的呼唤、神往、神往、回味,回味,并没有单单的渺渺之感,而是有感情蕴蓄在里面。
飘渺的岁月,过得快,也过得慢。
飘渺的人,或许快乐,或许忧伤。
但飘渺作为一份意境的存在,却已在人们的心里播下种子,长存人间。这便是一种道。
微
澜
李介民
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微澜,风行水上,如少女轻拂而过,缠缠绵绵,映入眼眸,激起心中的水,感动着水的魂魄。
微澜,是自然界幻化出来的一种力量,生于自然,所以它拥有最朴实最纯洁的本质。只需要一阵轻风,整个湖面都漾荡它的心情,似乎无法去抵御它的到来,只能如修女般虔诚地祷告。上善若水,微澜者亦如斯。
微澜不仅是细小的波浪,所以,那些掀起微澜的人一直是默默守候的人,他们彼此看不见彼此,但却心怀感动。生活中微小的改变、人生中微小的曲折、内心中微小的感动,无不如微澜一样点点滴滴,它们虽然细小,却令人铭记。
2006感动中国人物微尘的颁奖词中说:“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微澜之美,在于内敛在于含蓄在于矜持。的确,在我们平凡的生活和谈定的人生中,没有那么多的惊涛,波澜壮阔,更多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给我们以最多的感动,让我们的生活平凡却不平庸,每一个脚印里都盛开出让人心旌摇曳的花朵。
而我们自己,作为平凡的人,虽然没有能力掀起大浪,但只有尽自己的努力,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为社会做一点奉献,这样的人生不也是完美的么?微澜虽小,但积少成多,一点一点积蓄,江海波涛也照样能无所畏惧。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而贵在有一颗平和处世之心,晓理明哲之生活态度,用心去做每一件该做的事。如此,即便只是微澜,也无怨无悔了。
无为
李介民
中国的历史从古以来就流传着道教,创始人季耳以其完善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史记》有记载:“老子乃修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然而何为道何为德,却是老子的思想的核心。思之想后,二字最妙——无为。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至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是一种辩证的思想方式,以反来论正,然而却是把一个不动的事理赋予动的奥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然何以知恶之为恶?其缘由必然来自于美。这样等于没有解释,不过正体现了“无为”之永恒性与必然性。
道家向来讲修身养性,不过何以修身,何以养性,却各有其法。庄周乐于逍遥神游,放纵于自然之中,望眼于宇宙星辰,有其独到的超然物外。而无为却是一种为道的方式,于是有了道家特有的哲学观。
老子的思想中一直幻想着无为,然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以“道”的自然规律去为,非所谓因为要扶持法而强行压制另一方,而是让事物的矛盾根据“道”的规律而转化,也就是强调内因的作用而排斥外因的作用。“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所谓无为,实乃有为。只有做到无为、清静、无事、无欲,才能达到“有”的效果,实现万民富足,国家安定。可见老子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的一种大智慧。
这就是老子的治国之道。
时至今日,这种无为的观点在世界是一直被视为真理而存在的。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经济社会的稳定的维护,无为有时充当着一种必要的措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也强调持续发展,而这种持续发展来自自然,这就是无为。
无为毕竟是一种思想,它也有自身的缺陷,只有有为与无为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一种真正的道。
苦 瓜 藤
李介民
这倒是很久的事。
儿时住在外婆家。外婆家的房子在一条通往田地的小路旁,四周依山傍水,放目远眺,便看见清翠欲滴的群山纷至踏来,山脚下便是一片原野。
那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虽然清贫,外婆也经常脸透喜色。大姨养了一群绿水鸭,苦于没有围栏来野外养殖。后来花了不少功夫,在离牛圈不远外处用竹栏围了个圈,牛圈离外婆家了不过百步距离,但临近一条小水沟。
后来这些鸭子便住进来,那圈子就围在一棵龙眼树下,每天早我把群鸭从家中赶去鸭圈,总是先赶着鸭子往水沟一遭,然后才让它们跃进鸭圈。没事就爬上龙眼树乱逛,好几次险得摔下来。
牛圈的旁边搭了棚子,比我的个子还高,里面缠绕着很多的绿藤,藤上开着的是朵朵玲珑的黄花,还有的结了几个瓜,这便是苦瓜藤了,后来便喜欢上我这藤了。每天闲来无事,便跑到藤下,看着藤跟我一起生长。苦瓜藤的藤须会牢牢抓住竹栅,像绳子紧紧捆住,便是人为,也不如它牢固。
后来藤子结瓜了,瓜子长大后,大姨便会来摘,外婆煮了苦瓜汤,我收集了苦瓜籽。次日便将它们埋下苦瓜藤下,日盼夜盼它们能赶快发芽,然后爬上瓜棚,再结出苦瓜。我精心地照料它,每天依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还经常到水沟抓鱼,而苦瓜芽终于长出来。
苦瓜藤长得很快,几天后已有半米高,也长出了黄色的小花,我只是傻傻地高兴,但这种高兴持续不了多久了。
过年一天又一天地近了,鸭圈里的鸭也越来越少了,听说去了天堂。近来苦瓜棚也被拆掉了,我只是很害怕,但随着鸭圈的空空如也,我的苦瓜藤也都被拔光了,好久好久也不明白这些很平常的事,好像一场巨大的变故。但儿时的我又怎能了解?
现在的我,回想儿时却感到淡淡的忧伤,好久好久不能平静。儿时的梦如边城一般遥远了。
敢于尝试
李介民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失去尝试。”一语道尽尝试的道义。
正如很多人认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是来自人为的探索,而第一个探索的发现的人却很让人敬佩。鲁迅就曾笑谈过:“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生活就是这样,只有敢在尝试,才不会失去一次次难得机会,摘取胜利之果。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曾经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稿。本来打算将稿件付之一炬的他在妻子的鼓励下,走进第16家出版社。出版社老板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并与他签订了一个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从此他走了成功的创作道路,也许有时,生活中的失败和否定会接连而来,也许每个人都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但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只是多坚持了一下,敢于尝试工,多次尝试,于是他们征服了命运。
尝试成功的开始,因此,尝试也需要勇气、信心和坚定的信心,只有如此才有动力和敢于尝试。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说到失败与挫折,有谁没遇到过呢?但如果每个人都临阵退缩,放弃尝试的机会,再美好的发现也终将成虚无飘渺的泡影,那岂不是很可悲呢?
爱迪生发明电灯尝试百千次,而诺贝尔发明炸药几乎赔上自己的性命,难道他们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吗?非然也,因为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向失败宣战,成功垂青于无所畏惧的勇者。
而勇者的第一步,就是敢于尝试。
泉
李介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直觉得泉月相合莫不是一种极致了。月影分辉,表里俱澄澈,这些如花的美散落在泉源之中,看着泉水如岁月过往般地带走月光,经过石上,清奏着山谷之歌。我只觉得心醉神迷,然后心水也如泉涌一般了。
对月能歌,而面对着月下的泉,心中所想又是如何呢?泉亦如曲,泉亦如歌。我的手中,触摸到泉水流过的灵动,几许落花飘落,纷飞如梦。泉,如《广陵散》一般,感应着血液而跳动,在飘渺的仙境展现着她的华美,累了以后,安静地淌着。——想起一个弦律,《二泉映月》莫不过如此了。
一时之间,竟觉得自然的巧妙天工。越是在下雨的时刻,泉的柔美却更倾国倾城了。觉得它像是长短句一样,灵活,多变,却又不失感伤,婉约。听泉的声音,似是闺中的少女,在雨夜,在灯火黯然之际,耗着眼泪,寄着相思,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这一般情境,如不是在泉声之中,又怎能感同身受呢?
人们常常这样讲,女人是水做的,而水中又以泉最为婉约,最为柔美。于是,泉也应如女子一般了,西施浣纱,是泉的灵性;昭君出塞,是泉的超脱;玉环醉酒,是泉的飘逸;飞燕拟妆,是泉的恋语。如斯之泉,竟似是江南的诗情画意了。
四季在不断变迁,泉声在春夏秋冬的过往之间让人聆听了三百多个岁月,不知它的容颜是否也如人一般地老去,不知它又会在哪个时间枯萎。时间或长或久,但总有一天的。
人不也如此吗?美丽的年华又何尝为你停留片刻呢?纵使感叹岁月,物是人非,但感叹过后,是否也该“将军白发征夫泪”一般。悲莫悲兮,岁月匆匆。如泉而生,在生命里写尽自己的诗篇;在岁月里唱尽爱与恨的乐章;在轮回里看透花开花落的哲理,在尘世里说着自己的无悔。如此一来,云淡风轻,还有什么好叹息的呢?珍惜眼前的美,纵使繁华逝去,留下片片回忆,却也感人至深。——今夜,月儿已然来了。
如泉而生,看着泉水的倩影,心潮依旧宁静。残月升,冷月琴声起,香魂四季如风去,含情脉脉却无语。
隐者之说等等…。(转载)字相关文章:
★ 器官之说500字
★ 隐者之说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