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有个相州王900字
读人物传记,追寻名人的踪迹,我得出一条规律,那就是:名人不是一代一世就成名人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名人的,他需要大家族长辈和外戚几代人共同积淀一个境况,才能出个名人,这些名人的前辈或者先行者们,大都走过一些弯路,在多方面吸取经验教训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诞出出一个名人来。
就拿王愿坚来说吧,他的父亲王振千生了四个孩子王懋坚,王勉,王愿坚,王什么?就是那个大哥王懋坚去苏联留学的时候,他才出生不多久,当他得知大伯父告诫父亲要登报和加入国民党的大哥王懋坚划清界限的时候,他才七岁,从那时起,家里人不在提及大哥王懋坚的名字,后来是姐夫也就是王勉的丈夫身为共产党的王剑伟扮演成商人去上海寻找王懋坚以便联络王懋坚回到共产党这一边,却被一个地痞告发并借此将王剑伟的命要了去,经历了这些的王愿坚就更加谨慎了。
王懋坚为何能到苏联留学呢?那是因为他的大爷王翔千的能耐。
王翔千生了九个孩子,有的夭折,有的成了革命家,他的大女儿王辩就是我们山东省第一个女革命家,王翔千在那个年代就能让女儿上学,让女儿剪掉辫子,实在是了不起的人物,他能够在家办学校,办不下去了能够到济南司法学校当教员,并且把本家族的孩子们带到济南去上学。
王翔千的父亲就生了他和弟弟两个孩子,可是王翔千的父亲是有好几个兄弟的,他的兄弟的孩子也为他们走出乡村开辟出了道路,其中一个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王希坚,再往前找还能找到王家的能人。
他们家的祖辈们又在甘肃当官的,又在长安当官的,有在河南当官的,就是到了明清时候的王渔洋和雍正皇帝交情深厚,王渔洋告老还乡的时候,雍正皇帝给她题诗,并画像留念呢!你若不知道王渔洋是谁,那你一定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了,如果没有王渔洋和蒲松龄的交情,那不聊斋志异就不能流传至今,因为作为名诗人的王士禛和好些文章的蒲松龄交情深厚,他们相互沟通,互相欣赏作品,蒲松龄的作品他都已读过,并且给《聊斋志异》做了题诗:“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正是因为王渔洋的诗才将这不出名的蒲松龄的作品推了出来,有人开始看,于是便一发而不可收,大家就看起来了,就成了经典。
这个王渔洋就是他们相州老王家搬到新城去的。
可见出生于诸城相州七村的王愿坚家学渊源不浅。
诸城有个相州王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