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魂》有感1200字
抬头,阳光刺痛了瞳孔,只能眯起眼小心地默默注视,因为那些为我们赢得阳光的烈士早已化成了太阳最炙热的核心,我只能仰视。1904年深秋,那个黑暗的年代,整个中国都变成了栽满鼓角和剑戟的血土,弥漫着烽火狼烟的战场。
阳光在哪里?志士在哪里?勇士在哪里?“吾实不愿久偷生于此人间世也!”陈天华长歌当哭,鲜血当墨,道出了许多志士的心声。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天性好勇尚武,刚烈倔强。“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这是陈天华的心声,也是他的愿望,那些满以为血馒头可以医治痨病的国民总要让苦难演习一遍又一遍,才能从荒谬的梦中醒来。“革命之前,须有教育;革命之后,须有教育。”
于是陈天华以饱蘸激情的笔墨挥写了振聋发聩的《警世钟》《猛回头》和《狮子吼》,给腐败无能的满清王朝猛然敲响了丧钟。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苦呀!苦呀!苦呀!恨呀!恨呀!恨呀!痛呀!痛呀!痛呀!
耻!耻!耻!杀呀!杀呀!杀呀!奋呀!奋呀!奋呀!快呀!快呀!快呀!时间把问号都锤成了一个个感叹号,又一个个锤向清ZF和每一个浑浑噩噩,苟且偷生的中国人。当年,陈天华的吼声仿佛发自高悬于九霄的巨钟,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久久激荡,唤醒了无数不愿身怀大志的热血志士,毅然决然地踏上民主革命是不归之路。阳光就快到了吗?1905年12月7日,陈天华彻底看清了,以空言驱人发难是无益的,这回他要做到实处。在熟悉的书桌前写下饱含激情的信,虽然是最后一次,他的眼中却只有坚毅。走出邮局,迈着坚定的脚步,走向那最后神圣的永生。站在银色的沙滩上,往前走,一步,两步……此时,天地虽大,又有谁实他的悲欢。空濛的江面,轻笼慢掩着薄薄的雾氛,放眼眺望远方,远方竟然比历史的背景还要模糊。远方有什么呢?有自己白发的慈母,有自己未尽的大业啊,有自己多难的故国,有……一只孤飞的海鸥当空嘹唳。他到底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革命阵营中原本就有两种人,一是出于功名而革命的,二是出于责任心而革命的,陈天华无疑属于后者。他不愿空谈救国,于是以一死刺激国人。生必有胜于死,然后可生;死必有胜于生,然后可死。烈士们早已达成共识:争一时亦争春秋,死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生的意义。陈天华投海而死,秋瑾从容走向古轩亭口的杀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生,历史记录下这些最壮烈最精彩的部分,教那些良知未泯的同时代人和后人读了且惭且愧。活着真不容易,要让生的价值大于死的价值,要让生的意义超越死的意义。生者看到的是命运反侧无常的一面,很为烈士感到悲悯。然而英雄用一腔鲜血催生自由之花时,原本就未计成败利钝。我是一名生者,我万万想不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也想不到他们死的决心,更想不到他们的死会带来什么……
太多的想不到拼贴在一起,仍旧是不完整的,是模糊的。但我知道今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明媚的,清晰的。每天早上起来,习惯性的看看太阳,因为不想错过每一次的启迪和洗礼。我坚信,我会在阳光的指引下走向更加明媚的明天。
读《海魂》有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