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岁月1800字
饥荒岁月
那年,正在闹饥荒。街上的人都是面如菜色,瘦的跟皮包骨一般。到处都是低微而无助的呻吟。天空都是一片铅色。
巧儿那年9岁,却长的跟6岁的小孩似的。巧儿跟着一位五十来岁的婆婆一起生活。巧儿的妈妈在她4岁那年把巧儿卖给了婆婆。婆婆是个做衣服的,她的丈夫,已经死了好多年了。婆婆一个人寂寞的很,就托人到乡下买个孩子来养。那人就是乔婶儿。乔婶到了乡下就找到了妈妈,她跟妈妈说了一会悄悄话,妈妈抹起了眼泪,小声的说:“可,孩子还小啊!这么一个小丫头,怎么舍得卖掉?”乔婶叹了一口气:“正因为孩子小才抱走,你家4个小孩,你能养的起吗?人家做衣服就会挣不少钱,又只有这一个小孩,肯定当宝贝似的疼着。孩子是过去享福了!”
妈妈就把巧儿抱来,亲着她的脸蛋,然后领乔婶进屋。妈妈给巧儿换了一件新的紫棉衣,黑绒裤,还有刚补好的红棉鞋。巧儿的脸红扑扑的。妈妈给巧儿半个馒头,巧儿飞快的啃起来,一会就吃完了。妈妈说:“乖女,有个婆婆家有好多好吃的,你就跟着这位婶婶去她家吧!”巧儿点点头。乔婶就把巧儿抱着,走出了屋。巧儿看见妈妈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就也哭了一声,看着越来越远的妈妈,巧儿泪眼朦胧。
那个乔婶问:“你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娘没给我起名字。”
乔婶想了想,就说:“你婆婆就是心灵手巧的人,她最喜欢手巧的姑娘,你就叫巧儿,知道吗,你就叫巧儿,巧--儿。”
巧儿跟着乔婶做了半天船,又走了一天的路。两天后,到了一个热闹的城市。巧儿被领到一家两层小楼里。一个慈祥而端庄的老妇人走出来,看着巧儿,抚摩着她的脸:“多俊俏的一个小闺女!告诉婆婆,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巧儿。我要娘。”巧儿怯怯的说。
“哦——巧儿乖,跟婆婆在一起。”说着,婆婆拿来一块白米糕,“吃吧,孩子。”
巧儿头也不抬地吃着:“谢谢婆婆。”
现在,没人会做衣服了,巧儿也吃不上白米糕了。巧儿到一个先生家学私塾,那个先生凶的很,和巧儿在一起的有几个男孩子,有时候男孩子一起调皮捣蛋,先生会以为巧儿也加入其中,打板子时也算巧儿一份。后来巧儿也不去了,这让她很高兴。
菜市场的菜贵的让人头晕。政府给每户人家发了一个小陶瓷碗,很小。按照户口本,每人每月三碗玉米粉。
巧儿是婆婆买回来的,没有户口,好在婆婆认识一个办户口的人,他悄悄的给巧儿办了户口。每月领玉米粉的日子,巧儿便拎着一个布袋子和碗去领粮处排队。和“发粮员”搞好关系也是重要的事,巧儿亲眼看见过,一个“发粮员”的好朋友来领玉米粉,那个年轻的“发粮员”给了他满满的三碗又加了一小撮玉米粉,而一些“发粮员”不喜欢的人,则给的都不够满三碗。好在巧儿经常帮“发粮员”做一些活,婆婆也时不时送给那“发粮员”一些精美的手工布袋了什么的。所以“发粮员”总是给巧儿一些照顾,经常给巧儿多加好几撮玉米粉,本来应该领六碗玉米粉,巧儿常常能多领半碗。
拿着一袋子玉米粉回到家,婆婆就把玉米粉倒到缸里。然后从另一口缸里拿出几根野菜。婆婆上山摘了好些野菜,都放在缸里,撒上大粒盐,这样就不会坏了。婆婆把这些野菜切成段,然后烧水,把半碗玉米粉倒进锅里,再把咸咸的野菜搁到里面去。煮一会,就成了稀溜溜的玉米糊糊。婆婆给巧儿盛上满满一碗,自己只喝大半碗,剩下的,给了门口那流浪的孩子们。
就这样吃了大半年,巧儿的脸越来越白,她饿,她还是个9岁的孩子。终于有一天,婆婆出去了,要她自己做玉米糊糊吃,还特意关照她拿一点玉米粉就好。但巧儿忍不住了,她用了大半碗玉米粉,煮了一碗很稠的玉米糊糊。她吃的饱饱的,大半年了,她第一次吃那么饱。但是,婆婆回来就发现了。婆婆的脸气成了铁青色,她“啪!啪!”狠狠的甩了巧儿两记耳光,她拿起了那个很长时间不用的鸡毛掸子,把巧儿扔到床上去,对着巧儿就是一阵抽。直到巧儿的腿和屁股变成了青紫色。婆婆对着巧儿吼:“你给我滚到仓房去跪着!”然后狠狠的摔门而去。
婆婆推开了门,看见了巧儿跪在一个墙角,脸上还挂着泪珠。婆婆把巧儿搂在怀里,叹了一口气:“乖巧儿,不是婆婆心狠,实在是这饥荒太害人了。你可知道,你那一碗玉米糊,顶的上咱俩的两顿啊!”
巧儿含泪说道:“婆婆,我真的饿。”
婆婆的泪水在眼眶里滚动:“孩子,婆婆也饿,人们都饿。但是,只要我们活过去,挺过这段日子,把饥荒熬过去。咱们就有吃饱的那天了。”
巧儿点点头。
婆婆搂着巧儿,轻轻叹道:“孩子,要怪,就怪你生在这个时候吧!”
屋外,依旧是一片铅色的天空。
饥荒岁月字相关文章:
★ 岁月无声400字
饥荒岁月1800字
下一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