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相望一梦遥(写给郑旦)1300字
时间的车辙碾碎飘逝的落红,岁月的风沙埋葬经年的旧梦,当时光沙漏沉积两千五百多年的繁华与落寞后,很少再有人记得她――一个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息的女子。
你一定知道西施,可你不一定知道她,即使她是传说中比西施还要美貌的女子;你一定知道西施,可你不一定知道她,即使她和西施同样为国舍己; 你一定知道西施,可你不一定知道她,即使她的名字有个很美的谐音――“正旦”,可在勾践灭吴、范蠡文种、吴王淫乐、西施沉塘等一系列故事中,她永远作不了正旦,只能躲在墙角,兢兢业业地唱着寥寥的词句。
她就是郑旦,被人们遗忘的郑旦。
她和西施同岁,同是越国苎萝村的砍柴女,同样都是出名的美人,同样都被越王骗去做了为国牺牲的工具,她们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可是,只有西施被人们铭记在心。
也许是因为西施温柔娴淑,而她活泼机灵,可传统的审美标准更偏好温柔,活泼时常会被认作肤浅;西施是越国的功臣,却被沉塘而死,而她却在越王灭吴前就匆匆死去,于是人们只可怜西施,而忘记了她。
也许――也许……
我在脑中盘算着编造些不牵强的理由,想为这个可怜的女子挽留些世俗的目光,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光环太耀眼,郑旦在它面前暗淡了光彩。
人们想尽办法去为西施鸣不平,想用自己的片语点墨支撑住这金闺细柳质的温婉弱女子,他们不满西施被沉塘的结局。于是有了梁辰鱼的《浣纱记》,有了西施洞、西施迹、玩月池,有了后人们虔诚的祈福和真心的崇敬。
可谁又知道、谁又关心过郑旦的琐事呢?
人们把梁辰鱼关于西施与范蠡爱情的社稷信以为真,可谁有知道郑旦在离开越国前已经有了未婚夫呢?是铸剑名手风胡子也好,是不知名的山村小伙也好,总之,他萦绕了郑旦心头太多的情思。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他们的分别――或者说是诀别,可想而知的撕心裂肺,可她那么坚强,只挥一挥衣袖,此后便与爱人天各一方了。为了国家和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她没有退路。她的离开像清风,波澜不惊,笑颜一如既往,只是不愿留给那受难的土地更多的伤感。
她的死,也是那么波澜不惊,死因不明――但一定没有西施的感天动地。于是史学家们不愿眷顾她,社稷家们也没有可怜她,他们说无非是思乡成疾抑郁而终或者是得不到吴王的宠爱而因嫉生恨活活气死。这些想法不是太平淡就是太偏颇,我更愿意认为她是因为“终日思君不见君”而终――思乡只是思夫的载体罢了。
她死的时候一定面朝越国的方向,眼中缱绻万千吧。她的家乡有她的未婚夫,有她小小的爱情,有她微不足道的千思万念。她就那么遗憾地睡在异国的土地上,再也没有见到想见的人。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再回首,人事皆非,她的梦是那么遥远、渺茫、看不到希望。
于是我说,其实不然,郑旦并没死,她只是躲起来了,躲在吴王看不见的地方,和风胡子或者是不知名的小伙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夫差是那么愚蠢,他竟以为郑旦真死了,还掉了几滴惜花之泪给她追封了个贵妃。而西施最后的确被沉塘,英俊的范蠡并没有为她伤心――因为它们之间什么都没有,范蠡深爱的一直都只是郑旦……
我的假想有那么多破绽,郑旦还是悄无声息地死在异乡了。西施还是被人们记住了,郑旦还是被人们遗忘了。
可是,我忘不掉,郑旦的好,郑旦的笑,郑旦的失意与哀愁。
听,是谁在唱歌,唱的什么歌?
是她――“越王一念赴异乡,魂断苏杭;不见檀郎,回首相望一梦遥。”
回首相望一梦遥(写给郑旦)字相关文章:
★ 一梦遥100字
回首相望一梦遥(写给郑旦)1300字
上一篇:下一季冬临时,谁是你的一抹温暖
下一篇:2008年E班新闻报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