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叹息是永恒1100字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我的一篇命题作文,所以~~可能有点闷,希望支持呵~~
有的时候,人总有一种对于文化不自知的情结。无论是苍茫的大海还是雄伟的高山,无论是轻淌的小溪还是青嫩的草地,似乎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使得从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多多少少地宣泄出自己的一腔热忱或是满腹的哀愁。仿佛这已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心愿和祈求。
在这众多的文人当中,余秋雨也算是一位成就比较大的先驱了。虽然当初写文章的动机便是走过的山山水水,但其实作者本身也承认“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是的,这便是我国文人的脾性,一种追随文化,感悟于文化,继而创造文化的深沉性格。
于是,这种性格和脾性便成就了这段文化的旅途。从最初的敦煌莫高窟,到后来题材回归了家乡,追忆起自己的生活来,最后还余兴不减地写下了《三十年的重量》《漂泊者们》《华语情结》《这里真安静》等游后随感,不能不说这得归功于这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沉积。
说来有趣的是,作者本身便是一种借山水、人文来抒发感想的所在,而作者所写的文字、人物、历史又往往是古代的文人墨客们经过这山水、这人文之地时的感慨肆意流淌的产物。也就是说,这本书便是后辈的作家在经过前辈的文人经过的“借地抒情”过的地方时所发表的不一样的感叹。多么有趣的事情,中华的文化艺术便是这么的奇妙,让人似乎无法接受却有说不出的顺理成章。
山山水水间自有文人的足迹与深刻的反省。古代文人的豪情无处诉说,便寄居在了中华大地万万千千的大好山河之中。而这无数的壮志与忧愁便浓缩在其中了罢。于是这种文人的足迹与内涵变成就了这段文化的征程。但征程往往是疲惫乃至艰辛的,那是心的疲惫和感情的艰辛,于是便有了一个“苦”字。这种并不舒坦的征途,虽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但体味起来又别有一番滋味。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大概是瞥见真理的唯一途径吧?同样的,这种文化的“苦旅”的作用不仅仅是汪洋兴叹般的呻吟,这是一种真正的力量,是反省的力量,是一种认清真相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同于改天换地般的革命的力量,不同于热火朝天的干劲的力量,不同于坚强有力的强者的力量。这是一种来自延续了上下五千年那源远的文化的力量,这是一种并不精彩的内部的力量,是一种内敛的深沉的力量。这力量虽不感天动地却强劲有力,虽不刚强却绝对的坚强。
而本书便是给了这种力量一次发泄的机会,一次读者与力量难得的相逢。而力量是强者才有的气质。所以这本书是沉闷的,是压抑而又忧郁的,又是吸引人的,是发人深省的。
这种文字就像是一种叹息,是一次真正的智者的看透世事的叹息,而这种叹息也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美丽和喧哗不属于它。它只能被人们默默地悼念,永远永远……
所以,这是一种永恒,永远永远的永恒。
有一种叹息是永恒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