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人类的“摇篮”——黄河800字
拯救人类的“摇篮”——黄河
——培育“吃沙鱼”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白坭坑小学四(3)班杨子君
这学期我们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看到黄河由人类的“摇篮”变成一条不折不扣的祸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我不禁掩卷叹息:都是人类自食其果呀!
如何治理黄河?关键要在管住泥沙这个方面上做文章。为此,我研究了鸡吃沙子的原因:鸡的胃与任何其它动物的胃都有所不同,鸡的胃有另一附属部分,就是砂囊。这个砂囊是用来帮助消化的,由于鸡没有牙齿,所以无法咀嚼食物,只好将食物与一些小沙石一起吃进肚子里,利用小沙子或石头将食物磨碎消化,而不停运动的砂囊则具有耐磨的特性。于是,我得到了启示:提取鸡砂囊的基因、各种鱼的优良基因培育出一种新鱼种——吃沙鱼。
成年的吃沙鱼一般约几米长,最大的吃沙鱼可达十几米长,几百斤重。它们的身上有五颜六色的漂亮斑纹,比普通鱼多了四只短小的脚(类似于娃娃鱼的脚),最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食物:它既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高营养的鱼料,而是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罪魁祸首——泥沙。由于它的游速极快,消化能力强,它的食量大得惊人,一条长约1米的吃沙鱼一天要吃约4公斤泥沙,它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强,成千上万条吃沙鱼在黄河里以吃泥沙为生,比大型挖土机的工作效率还要高,那囤积在黄河里的区区4亿吨泥沙对它们来讲就是小菜一碟,很快就能让黄河恢复原来的本色,重新变得清澈透明。
这种鱼还有一个特点,它不会在水里排泄污染水源,有需要时它就会像其它两栖动物一样爬就到岸边排泄。这种排泄物是很好的农家肥,人们利用它在岸边种植树木、花草,绿色的植被不但能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而且防止了水土流失,避免了恶性循环。
怎样,靠吃沙鱼来治理黄河既经济又环保吧?这就是我拯救黄河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方法。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培育出这样的新品种鱼。
指导教师:刘焕
拯救人类的“摇篮”——黄河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