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狼山脚下》1000字
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随父母一起去过狼山。岁月无情地腐蚀着我的记忆,使得狼山在我的印象中变得越来越淡。今天,有幸读到余秋雨先生的《狼山脚下》,模糊的记忆一下子清晰了许多,记忆的阀门又一次被打开。
今天,再一次读到狼山,我明白了。狼山正要归结一下万里长江的不羁野性,所以才把自己的名字也喊得粗鲁不凡。狼山,要用它威严的气势欢送长江,告别长江。狼山,有着与狼一样的野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你长江只要还流过这里一日,我狼山就要屹立这里一年。”同样,做人,好像也应该有一点这样的精神。
文中说“狼山”这个名的由来有两个说法。一是山形像狼,二是很早以前那儿曾有白狼出没。在没读这篇文章之前,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可是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又觉得前一种说法似乎更加可靠。因为我看中了文中的一句话“狼山蹲在长江边上。”一个“蹲”字把一座死山给写活了。狼山就像一匹昂首呼嚎的巨狼。
作者不仅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还有形象生动、简洁有力的文笔。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记得小时去狼山时,觉得山很高,有点怕,不敢上去,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上了山。在半山腰,面对着浩瀚的长江奔腾不息地驰入大海,我又被长江的气势给震慑住了。我怕自己会一不小心被卷入那湍急的长江水中,我怕这山会经不住江水的冲击,卷入长江,流向大海,后来,仔细一瞧,我仍然站在原地,狼山依然屹立……
在作者的笔下,狼山并不高,也并不美。可是它却能吸引无数的游客去参观、游览。这是为什么呢?也许这个问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答案:“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于是,一个荒村,一所破庙,一口老井,也都成了名胜。”
仔细想想,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儿。今年暑假去北京旅游,当然忘不了要参观一下故宫。什么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什么御花园、西六宫,跑得两腿都发麻了。忽然看见一块小牌插在路边,上面写着“欢迎参观‘珍妃井"”。哎,这个井倒挺有意思,于是不顾双腿的麻痛,顺着路标,走了好一会儿才进了一个小园子。园子里有一口很小、很普通的井,四周用铁栏杆围着,上面写着“珍妃井”。啊?难道这就是珍妃井?这与家乡的水井不是一个样吗!失望之余,只感到两腿发软,瘫坐在地上,再也无心看这口井的由来、介绍了。
想不到作者还真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观察和感受竟如此细致。
另外,作者在文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也花了很大笔墨。这使得枯燥无味的游记一下子充满了吸引力,能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
看来,这次读《狼山脚下》真是太对了。
我读《狼山脚下》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