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上好龙的叶公900字
中国向来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一面天天大声疾呼“某某制度再不改革将积重难返”,一面见到有人刚迈出改革的步伐,就声色俱厉地怒斥其改革是“雪上加霜错上加错”,丝毫不给改革以机会和时间。用培根的话说,他们是“一群虽长袖善舞、玲珑八面,却眼高手低、空有虚名、终究成就不了大事的人。通常来说,这种人总是吹毛求疵,喜欢站在否定的立场说话,其实那正是他们缺乏能力与建树的体现。”(见培根《论小聪明》)仅以北大近期准备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为例,于漫天争论中这种人的身影可谓幢幢!
我们且看此制度的基本内容:“经由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的推荐,合乎条件的学生可以直接面试,面试合格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大降30分录取的政策。这部分学生将控制在北大计划招生人数的百分之三以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北大此举仅仅是在自主招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而已,根本没有触动现行教育制度的根基。但有趣的是,就此小小举动竟吓得许多平日高呼教育改革的朋友连退三舍,从改革激进派的角色一下子变成旧制度的保守者,又高呼起改革的错误来了!这一点,不得不令人想起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叶公好龙。鲁迅也曾讽刺地告诉我们说,在革命的道路上,最大阻力就是那些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革命家。
实际上,在中国无论是教育制度或其它方面,改革都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因为改革如果不能从一开始就公平稳健圆满又毫无流弊,则大家就还是以为守着旧制度平安度日好。(虽则依旧天天叫嚣着要改革)但问题的关键是:一项新措施的试行是不可能十全十美,毫无破绽的。像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公示的39所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里,一个很明显的硬伤是这些学校绝大多数分布于沿海发达城市,让人有嫌贫爱富之感。但我们是否就因此而停下改革的步伐呢?要知道,当年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最初保护的也是贵族阶层的利益,但它将混乱的习惯法规范化制度化,终于为古代罗马法的辉煌宏大奠定了基础,并终于成为现代法律体制的源泉。
前些天咱们国家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先生生前留有一个问题:“中国教育为什么不出人才?”窃以为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中国好龙的叶公太多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个降人才”,面对真正的改革,又或者哪怕仅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敢问:你有坦然面对的勇气吗?有,请给予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多一些信任与支持,没有,请少些聒噪的声音,勿做改革道路上好龙的叶公!
改革路上好龙的叶公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