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多的循环论证1600字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很多妙语。尤其士兵许三多那两句憨话,常令人忍俊不禁。他说:“人要做有意义的事。”可什么是有意义呢?他说:“有意义就是要好好活。”可怎样才算是好好活呢?他说:“好好活就是要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看似可笑的循环论证,却着实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不管是谁,什么人,一定都是想“好好活”的,不可能有相反的态度;可终于活没活好,又一定是要据自己所确认的“有意义”来断定。就是说,活没活好并没有一个外在标准,而只能由自己来认定它是否“有意义”。
但是,没有谁是不想好好活的,却不是人人都能活得好,这为什么?就因为不是谁都能为自己确立一种意义,并永“不放弃”地走向它。原因是,人很容易把外在的成功视为“有意义”——比如士兵成才。可是,首先,面对无限的外在,走到哪一步才算是成功呢?其次,外在的成功也可以靠不良手段去获取,但这还能算是“好好活”吗?
“有意义”是个善美的方向,“好好活”就是朝那儿走。这不能算是循环论证。但是有个问题:如果“有意义”仅止于自己的确认,岂不是说谁想怎样就怎样、谁说怎样好怎样就是好了吗?善恶美丑,可还有个分辨没有?当然有。比如说,为什么是“好好活”而非“随便活”,为什么是“有意义”而非“无意义”。其实,对善恶美丑,人人心里都有分辨,从来就有。再比如,为什么有些成功人士会认为自己活得并不好?为什么有些人会强言成功,心里却不落稳?“强言”二字已是证明——既知何为“有意义”,又知外在的成功并不等于“有意义”。
什么是好,什么是善、是美,乃自明真理,不用教,谁心里都明白。否则也就不能教,不能讨论,如果没有一个共通的价值标准,人跟人压根儿是没法说话的。有人以此来证明神在——即那善恶美丑的标准,一向是深植于人们心中的。那标准,原本非常简单,非常朴素,很可能倒是比声色犬马还要迷人的种种“主义”把人给领瞎了;比如成才当兵之前的那一通豪言壮语。而“龟儿子”许三多则压根儿就没想过那些事。“主义”一词,打小我就觉着怪,为啥是“主义”而不是“主意”呢?看那种种主义,明明都是些不同的主意或主张嘛。这样琢磨了几十年,才有了新思路:主义,原是指“正义之本”的,或是说“舍此则正义难得申张”。真若这样,比如说“唯物主义”就有点讲不通,能仅靠“物”来“主持正义”?至少是境界不高。“民族主义”怎样?也不太高。民族与民族之间咋办?互相打?惟“因信称义”、“因爱称义”无论如何是顺理成章的。听说,近来,某些地方兴起了一种“低消费主义”,明显靠谱,主多主少吧它毕竟主的是义!
看《艺术人生》的采访,兰晓龙编剧说(大意)“在现实生活中最可能成功的是许三多”,还说他自己“周围尽是许三多”,“《士兵突击》组里的很多人都是许三多”。这话着实让我诧异。也许他想说的是,人人身上都有许三多,或都埋藏着许三多吧?但要说生活中尽是许三多,并且是最可能成功的一类,我就不信;真若那样的话,不说别的,《士兵突击》一剧就不可能如此火爆。《士兵突击》恰是在“成才们”纷纷成功又多有迷茫之际火爆的,是在“许三多们”屡败屡战、从而激起了人们对生命之内在意义的询问与向往之际走红的。
也许兰编剧意在鼓舞士气,就像有那么一句话说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我更倾向康导演的话:成才与许三多是人之两面。一面是外在生活之难免,一面是内在生活之必要——“生活”二字确有此两解。但外在的成功,无疑是“成才们”的机会更多;内在的成长呢,则不可脱离“许三多们”的质朴信奉。艺术,其实是不要写外在成功的,把一路心想事成的成才当第一主角写,保证你写不下去。艺术的题目始终是:外在不成功的“许三多们”之内在的成长。
剧中的许三多当算是外也成功、内也成长了,实属不易。但明显还有一问:还是这个许三多,不成功将如何?其内心的成长——“不抛弃,不放弃”——是否还能在?这要求是太高了。那样的话怕是这戏拍也拍不成了。当然了,艺术不该照搬现实,更不必按真实的比例去调制,如果“成才们”过于强大,为了坚定人们心里的“许三多”,让结局更接近理想当属明知之举。不过呢,不宜公开谈论的事,大可以私下里多思多想。陈村曾说,如果写小说嫌累,那就想小说。真是好主意:想小说,想电影,想一种可能的生活,以及想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想。
早年我看过一部外国电影,内容早记不清了,但标题却一直不忘:《理想的继续》。这标题,我先后读出了好多种意思:理想必然要步入现实。现实绝不如理想那般美好。理想实现之后的理想是什么呢?总也不能实现的理想。随后的一切都很可心。继续本身就很好、很合乎理想。还有很多,但总之,关键词是两个:“理想”和“继续”——其间虚实并在,所以还得好好想。 (史铁生)
许三多的循环论证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