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引入进行到底1600字
将引入进行到底将引入进行到底——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入海南省洋浦中学周向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到了各个行业。
同样,信息技术学科也进入到中小学校的课堂里,虽然时间不长,但它的生动、前沿使之成为了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课。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随时与世界沟通:Q聊、发邮件、制件FLASH、编程序、看新闻电影、玩游戏……。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它学科一样有着丰富的经验可谈,信息技术的教学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来的。一路走来,有高兴也有不快,如何在课堂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门学科,并正确使用这门学科,让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获,让这一门新生的学科在课堂中发出它应有的光芒,大家一直在不断探索。
和所有的学科一样,一节信息技术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学中所用到的引入。笔者认为:一堂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引入不仅仅局限于开始上课的前几分钟,而应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因此一节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入教学。
一、教学的课题引入要与时代接轨,更要与兴趣结合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一句话“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里,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一节课成功与否的第一关键是一节课的课题引入。而信息技术课堂总是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很多学生从各种渠道了解了电脑的应用,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很强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正好可以将他们的这种兴趣引入到教学中来。
引入好了,可以提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用最快的速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的主题,后面的内容学习起来将会游刃有余,所以每一堂信息技术课的开始,都应有一个精彩的引入,这些引入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亲切具体,易于接受;以实际应用引入,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以悬念引入,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后兴趣等等。比如,我在2008年的PPT“自定义动画”内容教学中,没有直接进入教学,而是拿出一个自制的作为一个志愿者向外国友人介绍“海南省08年奥运火炬传递路线”PPT实际应用来引入,结合了时代的气息,并给出了明确的路线、生动的过程的PPT作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PPT的魅力,提起了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极大兴趣,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所想而想,并超出老师所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学得非常认真、有效;再比如,我校刘蕾老师在2010年伊朗黑客事件后讲解的“数据交换与病毒攻防”课上如此引入悬念:大家都知道网络中的黑客,究竟什么是黑客呢?我们来看一看几则著名的黑客事件……将学生的身心深深吸引,从而顺利地完成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当中,没有一个学生走神,刘老师有效地运用了黑客在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学生对黑客的认识作为课堂的引入,最大限度地勾起了学生对“数据交换与病毒攻防”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可见,一个好的课题的引入不仅能使课堂最快进入到有效学习的状态,而且对后面的知识学习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二、巧妙利用学生的“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实现答疑解惑的引入。如果说一个好的课题的引入是课堂效率有效提高的第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将引入进行到底就是第二关键了。有了开始时的精彩引入,学生很容易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学习必然有疑,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或者像我国宋代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所说的那样:“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时,如何就势引导帮助学生释疑,将学习进行到底,避免学生从已经主动学习的局面转为重新被动学习的局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手段——以疑为切入点,完成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入。作为老师要帮助这一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有很多,一是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让知道的学生告诉他;而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引导他们用一种多角度思考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要做好这个引导,即以“疑”为引入切入点,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难点或重点的引入,帮助“有疑者却要无疑”。
例如,我在PPT“自定义动画”内容的教学时,就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我的小鱼怎样才能被鲨鱼吃了?”、“我的鲨鱼怎么游不到小鱼那?”、“老师,他的小鱼怎么那么笨,在那等着鲨鱼吃啊?!”……课堂上,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方法,而是利用他们提出的问题为就势化解他们的疑问的:“小鱼被鲨鱼吃了,还在不在啊,看看在自定义面板中有没有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采用退出效果)?鲨鱼游不到小鱼那,是不是你没有告诉鲨鱼应该怎样去啊,你也可以去自定义面板中找一下,有没有你合适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动作路径效果)?鲨鱼来了,小鱼是不是要跑啊,其他同学都在自定义面板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是不是也可以(引导学生考虑小鱼也要用到动作路径效果)?…对于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大家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在课堂上将学生的问题转化成我的引入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并给出必要的提示,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完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有意思,做到的释疑,借用朱熹的一句话:学生“到这里方是长进”了。将引入深入到的课堂中,不仅放大的教学引入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也使课堂教学更为精彩。
三、将“引入”进行到底,将课堂内容进行升华。有效的课堂引入不能止步于课堂内容引入,还应该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因此一节课仅有课堂开始的精彩引入和过程中所用到的答疑引入是不够的,也是不完善的,因此最后的课堂总结往往要与引入相呼应,使“引入”也可以成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比如我在2008年的PPT“自定义动画”教学的最后总结中,不是老师进行总结性的引入,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谈一谈这节的收获和迷惑,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来找出破解迷惑的办法,最后老师出一份课后作业来巩固教学效果。事实上,最后学生在这一节课上知识的学习最全面也最牢固。
而2010年刘蕾老师的“数据交换与病毒攻防”课的最后总结是这样说的:“如果你要攻击对方,采用的攻击方法针对于数据交换的哪一个环节是最有效的?如果你要防卫,采用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她是根据一节课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使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也留下了一节课内容的质疑,埋下了下一节课伏笔。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应用“引入”,可以将知识学习最大化、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最大化地得到锤炼等好处,我们何不继续将“引入”进行到底?
将引入进行到底字相关文章:
将引入进行到底1600字
上一篇:萝莉妹子的缤纷暑假2
下一篇: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