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成荫1600字
宽阔的阿尔匹斯草原围绕着红色的阿尔匹斯山脉蔓延,如同四散的潮水,缓缓的铺陈着博大的意境。余晖未了,金色的线条与红色的大地交织,天高地迥之间一派的橘红,成就上帝最惊世的杰作。——澳大利亚著名的影片《深夜中的呼唤》,用这样的场景做最后的结局,震撼观众的心灵。
对着这样的画面,我的心里忽然有隐约的疼,也许一位诗人说得对,他说:最美的风景是教人心疼的。当然,让我心疼的不是风景本身,而是它触动了心底的某一根铉,唤醒了我蛰伏的梦想。
知道阿尔匹斯,是在初中的英语课本上,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座红色的山,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脉。于是儿时的心底便悄悄的埋下了一颗种子,遥远的大海的另一端,美丽的红色的山和大片的草场,成为我相约的梦境。
孩子的梦是纯洁的,也是易逝的,岁月流转之中,很多梦想都被遗忘在时间的河流,变成石头积成河床,流淌起新的愿望。更确切的说法,也许不是遗忘,而是蛰伏,宛若冬眠在冰雪背后,等待春风。
唤醒的梦,在回忆里汹涌澎湃,每一个浪花都包含我曾经的渴望。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一个无助的孩子般站在潮水的中央,任凭回忆淹没。
记得,我是向往过大海的,想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片海,在最洁净的海滩上,看潮起潮落,听晨钟暮鼓;记得,也曾向往过沙漠,想要在长河落日之时,静赏孤烟一缕,袅袅升起;甚至想在江南的某个小镇,青色的瓦房里,听孩子背几句“君子不器”;悬壶济世抑或仗剑天涯。
可是,人终归要长大的,曾经的渴望,曾经梦中的繁花似锦,到头来只是“繁花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人依旧,心绪变了,见识的多了,却少了些枝枝蔓蔓,一门心思惦念的,我们称之为成功。
筚路蓝缕,披星戴月,也是毫无怨悔,只为采撷果实的人,眼睛里没有花开。
我们的人生会有赏不尽的风花雪月、情色旖旎;心情也可以空灵得风飞云翳;人也就轻盈了,初夏新棉。在这莺飞草长午后,闲闲适适、慵慵懒懒,沐着暖风,品品茶,读读书…,这是生命的色彩斑斓,云蒸霞蔚。可惜,我们似乎都忘记了。
每个人似乎都在着急的赶路,尽管并不知“前方是否有你要的未来”,疲惫的双脚已忘记了如何停歇,焦虑的眼睛里断然没有风景。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做稍稍的停留,回望来路,盘点生命的得与失。当然,回望不是停止,而是停歇,收拾时光的行囊,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春和景明、沙鸥翔集也好,阴雨霏霏,连月不开也罢,都是旅途中难得的经验,都是生命的礼物。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宛若只顾低头赶路的行人,为何不试着让自己彻底的作一回游客?
记得读过的一篇人生的寓言:寓言的主角是一只有个缺口的圆,为了寻找缺失的那块,从而趋于完美,它滚过无数的路,路途虽崎岖而艰难,可一路上的花草虫鸣同样给它无限的愉悦,它不曾痛苦。终于,它找到了最合适缺口的一块,变成了一份完美无暇的圆,于是,它滚动的速度飞快起来,却再也看不清花草,听不见鸟虫。最后,它放弃了千辛万苦寻找的那块,重新曲折了自己的路,与速度相比,它更愿意花香满径。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乡下,每到春天,都会跟着爷爷去林子里“钏树”,我不解,眨着天真的眼睛问爷爷,把怎么多的树枝钜掉,多可惜啊?爷爷就笑了:把树多余的枝去掉,好让它长的更高啊。后来我就懂了,看见林子变得越来越高,每棵树都好似挺拔的士兵,直挺挺的刺向天空,没有多余的枝枝蔓蔓。不过,那时的我还是觉得很可惜,因为每当盛夏的烈日烤焦大地,我都不能躲在自家的林子里乘凉。
关于树,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在英国牛津大学又一个著名的景点,叫“一棵树”。这一棵树怎么会成为著名的景点呢?奇怪的名字背后是一个深刻的哲理:人的一生好比爬树,我们都在向树的顶端爬去。为了能快一些,自己少一些痛苦,爬的过程中,不停的把树枝树蔓砍掉拔掉。而有一个人爬到了树的顶端,看到了风景,说了一句话:“我要回去寻找我的枝枝蔓蔓了……”。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想仙逝的爷爷和那些已不在的树,如果树也有知,它会愿意舍去自己的枝蔓,而换取更快更挺拔的成长吗?烈日之下,它是否会羡慕别处的绿树成荫?我想是的,与成长相比,它一定更加愿意绿树成荫,脚下翠草连波,腰间蝶儿轻舞,梢头啼鸟声声……。
回到文章的开始,《深夜中的呼唤》,漫长的影片,关于信仰,关于正义,关于上帝、民主、法律,关于母爱,关于亲情。老实讲,对于电影更深刻蕴藏的含义,我没有读懂,但是我依旧要感谢它,因为,它隐约的告诉我:人生像故事一样,需要用心经营。
而我坚信,用心经营的人生,必将绿树成荫。
让生命成荫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