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张良1000字
(深圳青少年报“听爸爸讲过去的故事”,主题‘读书趣事’,应征稿)
那还是上世纪“文化大革命”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除了两派之间的“武斗”轰轰烈烈外,国家已陷入百业萧条、万籁俱寂的困境。学校连课本都稀缺,语文课本只好换成了“毛主席语录”,又称“红宝书”。更不用说有什么课外读物了。有一天,念五年级的爸爸发现一“干部子弟”的同学在偷偷看一本禁书《西汉小故事》。于是,爸爸向这位“干部子弟”百般哀求,并保证只看一晚上,才把这本“毒草”借回了家。
那时候,爷爷奶奶都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去了。没了束缚,爸爸便挑灯夜战。书中的故事让爸爸着了迷:楚汉相争、张良拜师、韩信胯下之耻、萧何月下追韩信、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暗渡陈仓、四面楚歌……整个西汉历史被一串串津津有味的小故事演绎得生动活泼。
读完书后的爸爸毫无睡意,尤其是“张良拜师”这一节令他忽发奇想:那张良不过是在下邳桥下替那老头捡回了一双烂鞋,起了几个早床,便找到了一个好师傅,得到了《太公兵法》,辅佐刘邦打了天下,建了丰功伟业。我要是有机会拜得良师,得到兵书,岂不也是满腹经纬、运筹帷幄,安邦定国,做得大官?想到这,爸爸兴致勃勃地翻身起床,操起手电筒,趁黑摸出了门,向郊外走去。
冬天的清晨,北风呼啸,小雪纷飞,道路泞泥。爸爸漫无目标又满怀信心地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忽然看到前面有个瘦小的老头,爸爸心中大喜,以为碰到了要找的世外高人。急急忙忙走上前去,殷勤地用手电筒为那个老头照路:“老爷爷去哪里呀?”“去化肥厂。” 老头警惕地打量着爸爸。“那要向前直走,好远哟。”“ 远、远。” 老头谨慎地答道。 “这么冷的天,您大早赶远路,辛苦呀”“嗯、嗯”。“老爷爷讲个故事吧。” “嘿嘿。”老头干笑着吐出两个字。老头愈是少言寡语,爸爸愈觉着这老头不简单,肯定是“世外高人”。“我可最喜欢听历史故事啦,比如张良拜师呀。” “嗬嗬、嗬嗬”老头总算多吐了两个字。爸爸心里可是越来越高兴:这一定是高人,高人都是这样的不多话,可别心急。一边为老头照着路,一边热情地套着近乎。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地向前着。走到一个岔路口,那老头——爸爸心中的“世外高人”忽然向右一拐,朝一条小路奔去。“哎,老爷爷,应当是直走啊。”“我去那边、那边。”老头说完一颠一颠地小跑了起来,一会就不见了人影。
哈哈,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那老头把个头比他高大的爸爸当成打劫的小坏蛋了,做啥子张良啊。
想做张良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