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敦煌800字
手执一卷书,细细品读,当看到“敦煌”两字,恍惚回到那一天:
伴着骆驼的一串串脚印,走进一个辉煌过千百年的地方----敦煌。
我们寻着乐樽和尚曾经的足迹,踏上寻佛的道路。来到那被他凿开的叫莫高窟的地方,我被震撼萦绕。我终于明白他不辞艰苦,不为成佛,却为何如此执着。原来生在此时不再是空洞而重复万千的概念,而是一种气吞山河的壮阔。
迈入莫高窟,顿时被百幅飞天所围绕。轻歌曼舞,不张扬的美丽,别致,娴雅。不似西方的天使,固执的守护着华丽的翅膀,虽美丽但浮华。飞天,仅靠几根彩带就支起了一片天地。失神的瞬间,脚下不再是硬的,而是柔软的祥云,仙乐声起,奏响的是中华五千年的华丽乐章,仙雾缭绕,沉淀的是中华五千年的精神文化。
回过神,发现不知不觉已走到了佛--这窟的主人面前,他永远那么高高在上,以悲怜的神态俯视着芸芸众生。可当他成为了拘泥于形式的塑像,庄严却缺少活力时,鸣沙山便孕育出了月牙泉。
初见月牙泉,先是疑惑,疑惑为何如此漫天黄沙,一派凄凉之中会有如此清丽的泉,像是侬侬细语江南女子,见之翩若惊鸿,拂之宛若游龙。或许只有南方温湿的气候才适合她,或许只有明媚春光和鸟语花香才能保护她娇美的容颜,可她却选择了无际的黄沙,亦是无尽的寂寞。是为那一抹如血的残阳,还是那一泓清冷的月光……
月亮从沙漠中升起,我们终于上了鸣沙山。那一座连着一座的沙海伴着日出日落,静默在苍茫之中。站在上面远眺,清晰地看到了月光照在月牙泉旁残破的建筑上,终于明白她的选择。许多年,长到连孕育莫高窟文明的大河都干枯,为人们所淡忘,月牙泉却顽强的存留下来。她胜了 ,胜在不招摇,不激烈,亦不自怨自怜,无际的黄沙为她折服,为这位“千金”筑起沙漠中的闺阁,日夜朝拜。月牙泉依旧如昔,只是水更深、更清了……
生命中多少巧合造就了永恒,在西北贫瘠的土地上,莫高窟如是,鸣沙山如是,月牙泉如是。飘舞的飞天,精美的壁画,美丽的彩塑,庄严的佛像,斑驳的影像……岁月吹不老,风沙掩不住,这就是永远的敦煌。
回神,我仍在家中只是有什么不一样了,仿佛头顶有鹰,身边有驼铃声,脚下有沙……
永远的敦煌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