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之因700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6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出了卧龙诸葛亮。
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呢?当初,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按照徐庶的观点,刘备便亲自去拜访。第一次去吃了闭门羹,未曾进门就返回了。第二次去时仅碰上诸葛均。此时,诚心诚意也已体现出来,为什么还要戒斋三日,熏沐更衣而三顾呢?用刘备自己的话说:“昔者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返方得一见。”其言下之意便不得而知了,刘备要效仿齐桓公。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刘备如愿以偿地请出了怀有济世之才的诸葛亮。
我们又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刘备第一次拜访他后,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他为什么不静候刘备的第二次来访,或者回访呢?诸葛亮在后来的《出师表》上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这只是他的谦词。他自比管仲、乐毅,又怎么会不求闻达于诸侯呢?那么,他出于何种原因,要等到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见他呢?
其实,这便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诸葛亮虽然有才,但在当时,他不过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黄毛小子”,若是轻易便投靠刘备,必得不到重用。而那时曹操又正在玄武池训练水军,有南下的意图。刘备的手下,虽有将才,却无帅才。因此,他不得不慎重考虑。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个军事家,怀有将帅之才。所以,如果他投靠刘备,就要维持刘备的势力,但前提是他必须拿到兵权,这就得刘备相信他,器重他。
因此,诸葛亮用心良苦,设下了这个三顾的计谋,而刘备也正中此计。诸葛亮正是利用刘备急于求贤的心理而设计,致使刘备三顾方得一见自己。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人才,刘备当然不得不器重,后来也常常说:“我得孔明,如鱼得水啊!”而当曹兵南下时,他又全权委与军事。从此,便拉开了诸葛亮传奇的一生的序幕。
当然,刘备的三顾也取得了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吸引了当时的许多人才智士,他们陆续来投靠,壮大了刘备的势力。
总的来说,三顾茅庐无论是对于刘备还是对于诸葛亮,都是一举两得!
三顾之因字相关文章:
★ 三顾之因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