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教育(转载)2400字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坐公交车上街。女儿为了给我们占座位,公交车还未停稳,她就急不可耐地蹿上了车。她不仅给自己占了一个座位,还为我和她妈妈各占了一个。我和妻子上车时,只听见女儿在不停地喊:“这两个座位是我们的,你们不要坐,不要坐……”妻子见女儿喊得起劲,忙赶过去坐下。我平时上街,要是人多,就算有个把空座位,也懒得去坐,宁愿站着。女儿见我犹豫,就喊:“老爸,快来,快来。”看女儿这么着急,我只好坐下,心想回去得好好向女儿强调一下——在公共场合举止要文明。
公交车过了一站,上来了一位老太太,站在了女儿和一位小伙子的座位旁边。我看老太太年纪比较大,手里又提着好几只鸡,便对女儿使了个眼色,要她起身把座位让给那位奶奶,但女儿把头侧过去,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大声对她说:“蕾蕾,把座位让给奶奶坐吧!”这时,女儿不情愿地站起来,说:“前面那个大哥哥都没让,为什么要我让呢?这年头儿还有谁学雷锋啊!”
这孩子居然这样说话!我狠狠地瞪了女儿一眼,自己站起身,把我的座位让给了老太太。下车后,我对女儿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女儿一点儿也不服气。
我们逛了一会儿街,在书店买了书,在商店买了衣服和生活用品。临近中午时,坐车往回返。因为我刚才批评了女儿,所以坐车回家时,她不再像来时那样积极,而是故意放慢脚步,嘴里还嘟囔着:“懒得管你们了。”待我们提着大包小包上了车,车上已没有座位了。女儿幸灾乐祸似的倚在驾驶台后面的扶栏上,手里拿着雪糕,不紧不慢地吃着,眼睛却对着车内的每一个人滴溜溜打转儿,那样子就像一个准备下手的扒手。突然,我发现,女儿不吃雪糕了,而是迅速挤到了一位坐着的乘客身边。不一会儿,公交车到了一站,那位乘客提着个大袋子下了车。就这样,女儿毫不费力地找到了座位。我正感到奇怪时,女儿又向手里提着东西的妻子喊着:“妈妈
到我这里来。”然后,她指了指身边一位坐着的大妈,意思是要妻子站到大妈的身边去。但妻子不解其意,说:“我站在这里很好,你坐吧!”
公交车又到了一站,那大妈果然下了车。她的座位被旁边的一位乘客坐了。女儿嘟囔了一句:“唉,可惜!”我和妻子相视一笑,都觉得有点儿意思。
我对女儿在公交车上表现出的这股机灵劲儿还是挺欣赏的,但是她在车上的行为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却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孩子虽然还小,但如果在这时候,不对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来孩子就有可能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社会公德意识。
回家后,我把女儿叫进了我的房间。见她有点儿不耐烦,为打起她的精神,我先对她说:“刚才你在公交车上表现得那样‘优秀’,你妈妈说你很机灵!”女儿一听是在表扬她,就来了精神,说:“那当然,同学们都夸我是占座位的高手。”这时,我不解地问:“刚才在公交车上,你是怎么知道人家马上就要下车的呢?”
女儿一听,兴奋地说:“爸爸,这个你就不懂了!难道你没有看出来吗,那个男的是一个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民工,刚下火车,他搭公交车肯定是要到长途汽车东站坐班车赶回乡下去。”
“那么那个大妈呢,你又是怎么知道人家也要下车了呢?”我又不解地问。
女儿哈哈一笑说:“告诉你吧,我知道她住在法院的家属院里,我每次放学回家时,都会看到她在法院门口下车。”
听女儿这么一说,我不禁暗暗地佩服女儿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见女儿已进入了“状态”,我便转变了话题,说:“虽然你在公交车上表现得很机灵,反应敏捷,但其实爸爸妈妈都不欣赏你的行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时女儿不做声了,我只好慢慢地开导她。我对女儿说:“因为你的思想出现了偏差。比如你给爸爸妈妈占座位,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在占座位时,并没有考虑到大家的利益,要知道,我们在公共场合是要讲究社会公德的。当爸爸要你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奶奶时,你先是装作没看见,后来还说些阴阳怪气的话,这样做就太不应该了!平时,爸爸是怎么教你的呢?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难道你忘了吗?还有,妈妈没有坐上座位,你就认为是‘可惜’,这明显是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在作怪!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难道在学校里老师没有教过你吗?”
听我这样一说,女儿低下头,但还不服气,低声辩解道:“我在学校里表现得很好,老师经常表扬我。”
女儿这么一说,立刻使我想到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学校、家庭和其他教育机构,往往只注重鼓励孩子积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忽视了从道德修养的角度引导孩子自觉做应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因而,对于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自觉地去做,而是为了获得表扬才把它当作好事去做;对于不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自觉地不去做,而是受到纪律的约束、担心被批评才不敢去做。客观地说,以表扬奖励和纪律约束为主要手段培养出来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不稳定也是不长久的。一旦离开了学校和家庭,在缺乏表扬奖励和纪律约束的情况下,这种文明习惯就消失了。
针对这一情况,我除了经常对女儿进行道德教育之外,还动员全家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去影响和感染孩子。比如坐车时遇到老人、行动不便的乘客,我和妻子都会主动站起来让座。同时,为使女儿进一步受到启发,我给女儿买了一些适合她这个年龄段读的有关道德方面的书籍。比如《爱的教育》,这是意大利人亚米契斯著的日记体小说,它以一个12岁小男孩的眼光,用他的心、他的爱,去关怀和注视身边的世界,去发现这个社会的温情及可爱。这本书通篇洋溢着爱与人文关怀,引导孩子永远保持一颗进取而善良的心,爱祖国,爱每一个善良勤劳的人,同情他人的不幸与苦难,劝诫、启发孩子去培养自己良好的操守和人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双重(理性和感性相结合)教育,我发现女儿懂事多了。星期天,我们带她去外公外婆家,过去吃饭时还要等我们伺候的她,现在却主动给外公外婆盛饭舀汤。后来,我也在公交车上“秘密”跟踪过女儿多次,发现她上车后,不再抢座位了,说话做事也显得比以前文明多了,有一次我还发现女儿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行走不便的老大爷。我为女儿的进步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我深知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关心他人、肯于付出的人,才会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公交车上的教育(转载)字相关文章:
公交车上的教育(转载)2400字
上一篇:summerholiday
下一篇:我的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