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十月围城》有感1300字
铭历史之沉重,方可知民族之精神。滔滔历史长河奔流而去,挥之不去的却是心头对革命之惨烈的沉痛。
以革命为题材的电影,不胜细数,我也看过不少,但《十月围城》,着实可谓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它其实可以算是“纯属虚构”的,史实并无记载孙中山是否前往香港并遇袭一事,不过剧中的革命情怀是与1905年相切合的。剧中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印象尤甚的一句是孙中山说的:“十年以前,衢云兄跟我在此讨论何谓革命,当时我说,革命就是为了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十年过去,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漂泊重临,革命两字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再道何谓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是革命!”革命是什么?革命就是用万万个烈士的血肉之躯为文明之社会搭建起来的一条艰难无际的道路,革命就是以万万次斗争的不屈不挠为幸福之生活磨炼出来的一把将腐败的封建统治斩断的利刃。革命二字,在今天的人口中说得如此轻松,冠冕堂皇之词只硬生生地扣在了众革命烈士的头上,孰不知在那个灰色的年代,无数次革命战争带来的是无数的家破人亡。孰不知今日繁荣昌盛的国家、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从何而来——那是用鲜血、用牺牲换来的。
革命之力量是什么?是信念。李重光,是这次行动策划者之一李玉堂的独子,自小受到革命文人陈少白的影响,年方十七岁,还保存这一份童年的稚嫩与天真,却对革命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尽管被父亲一再阻挠,但还是毅然加入了保护孙中山的行动中,并担任假扮孙中山,引开清军追杀,给革命党提供筹划时间,在最后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信念,被阎孝国杀害,他的信念是对未来的期待。陈少白,中国日报社长,坚定的革命党,为了保护孙中山,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是生命,与李重光亦师亦友,在最后关头还是没能保住他的性命,自己也失血过多而死,他的信念是革命。沈重阳,曾连续三年为警界武术冠军,武功高强,嗜赌如命,经常把自己的俸禄输得干干净净,但本心向善。因贪图小利,向杀手通风报信, 间接害死原本要参与保镖工作的戏班班主方天,十分内疚。革命前夜,前妻月茹找来——如今,她已成为李玉堂的四姨太,月茹告诉他,李玉堂的“女儿”其实是他亲生,多年来一直由李家悉心照料。月茹要求他为了女儿的生活,保护李玉堂,保护“革命党”。最终为阻挡阎孝国,被马撞死,他的信念是家人无忧的生活……信念,是人心的向往所在,推进着向理想更进一步。
阎孝国,是一个可悲可叹的人,有志向有才华,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和国家,可惜走在了一条偏激的道路上,当时的国家千疮百孔,有志之士都想着如何革命,寻求一条出路,但阎孝国没有,他并不是盲从“保孙”的形式,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旦认为正确,便不顾一切地走到底,这份坚持与执着的确令人敬佩,他有想法、有行动,并且一直坚守,直到生命的终结,叹就叹在他的思想还是封建的,不愿意摆脱那个腐朽的王朝制度。
杨衢云说:“我记得林肯曾经说过:‘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这个理念就是我心中真正的民主之国,真正人民的国家!”
谨记往事之悲痛,时念今朝之幸福,常望未来之振兴!
观《十月围城》有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