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青春爱情的悲歌1600字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第一次听到这首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刚上师范的时候,那是一个饭后的黄昏,我在教室里练书法,从外面走廊里传来了一位女孩的诵读声,“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当时心中并没有感觉,这也难怪,一篇文章能否打动你,关键是你是否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情感情绪体验,否则你永远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鸣”。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很感动的内容却感动不了学生,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们缺乏这种情感体验。前两天,人教社组织了 “京津地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天津实验中学刘砚斐老师教肖复兴的散文《拥你入睡》这一课前,安排学生和父母情感交流,并布置家长给孩子们写一封信,课上许多学生都热泪盈眶 ,听课的老师也不禁为之感动,这节课的成功与课前的交流是分不开,正是这种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去年,我曾在华音网欣赏过宁波古筝名家葛梅君女士演奏的古筝交响曲《陆游与唐琬》,哀婉缠绵的琴声,如泣如诉的伴唱,如触电般勾起了一段努力忘却的青春记忆,一种感伤蓦地从心底升起……
这首词的读者都熟知这样一个故事: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夫妻琴瑟相谐,感情深厚。然而,陆母却不喜唐琬,威逼陆游休妻,硬是生生的拆散了二人。十年后的一天,陆游去沈园春游,与偕夫同游的唐琬不期而遇。唐琬让人送来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诗人埋藏十年的思念与爱慕喷涌而出,遂乘醉吟赋一阕《钗头凤 红酥手》,题于园壁之上。唐琬含泪看完这首词,感慨万端,也痛不欲生地和了一首用血泪凝成的《钗头凤•世情薄》。不久,唐琬竟因愁怨抑郁而死。(事见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刘克庄《后村诗话》、周密《齐东野语》)
陆母为什么要逼陆游休妻呢?不是因为陆游“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陆游是个大孝子,不然的话,这位“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的铁血男儿也不会把心爱的妻子给休了
,那是多大的痛苦,心里流的不是泪,那是血!在陆游那个时代,儿子和媳妇每天早晨起来和晚上休息前都要到父母那里去请安,“孝”字是当时人们最不敢怠慢和亵渎的。再说唐琬一个大家闺秀,一个温婉柔弱的女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婆婆发生冲突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两个原因,一是唐琬没有孩子,也就是不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这,陆游也可以娶一房妾来生儿育女。这里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婚后陆游参加科举,却没有取得功名。落榜的原因有许多,可是陆母却认为是唐琬影响了陆游的专心学习,这么一来,唐琬只好离开这个家庭了。(以上观点是渤海大学孙丹林教授做客《百家讲坛》时演讲的)
“红酥手,黄滕酒”,纤纤细手,红润娇美,一杯“黄滕酒”浸入了万般柔情、千缕思绪。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想象出唐琬那青春姣美的容貌,深情脉脉的目光,楚楚动人的风姿,一位温婉可人的多情女子站在我们面前。也有一种大煞风景新解,有人说唐琬只是派下人送去酒馔,自己并没有去,毕竟丈夫赵士程也在身边。因此,这“红酥手”不是代指唐琬,而是我们大家都喜欢吃的红烧猪手,这丰盛的酒馔代表了她对陆游的一片深情。这一说法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却违背的常情,陆游看到唐琬送来的酒馔,自然会触景生情,联想到两人的往事,这“红酥手,黄滕酒”是对往事的追忆。
宫墙依旧,杨柳依旧,只是物是人非,昔日的爱妻今日却成了别人的妻子。“东风恶,欢情薄”, “欢情”昔日之欢情也,当年陆游和唐琬也曾在春天里出门踏春,在草地上追逐,在春风里嬉戏,尽情演绎着少年夫妻的恩爱缠绵、温馨浪漫!眼下,却都成了如烟往事,无法追回。“东风恶”该如何理解呢?有人认为是因果关系,是“东风”摧残了“欢情”,因此这“东风”就带有了反封建的象征意义。“东风”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我们分析古代作品不要动不动就往反封建上联系,别忘了陆游生活时期离封建王朝解体还有六百多年,他不可能有这种反封建的思想觉悟,更不会去写词
钗头凤——青春爱情的悲歌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