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散文》之《亲疏随缘》有感900字
长大了,少言寡语的我总是被告诫要“会”交朋友,于是开始锻炼形式上的问候和笑容,也就是长辈常说的“嘴甜吃香”,只是常此以往,不但发现很累,甚至还丢了一个从一起作伴的朋友,于是常常反思,我们是否都将友谊“世俗化”了?我们是否不但要懂得友谊表面的斑斓的装点,更应该注重被剥开后它的真实?
周国平给我们的答案是“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社交场上的主宰决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就我的感受而言,那些累人无聊的应酬实在没什么好,每次出席完都落得一身的疲惫和衣服上怎么也去不掉的讨厌的烟酒味,人人都在饭店门口显摆他“吃”出的大肚腩。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给自己一个淡出那种喧嚣的机会,选择给心灵一个干净的舒展空间呢?一杯香茗一本好书,惬意的洒满着阳光的院落,和同样在对面摇椅上的好友偶尔侃上两句,互相发自内心地微笑一下,真可叫人叹一句“足矣”了,我想,这样的心灵之交才是维系朋友的方式,一个真正懂得心灵的纯净的人,是不会欢喜“社交应酬”这样世俗浅薄的友谊的获得方式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友谊的本质即使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正如作者所说:“真正的好朋友也不像社交健儿那样频繁相聚。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4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建立出的真挚友谊,是在他们各自身处两地的情况下得以维系并愈发亲密的,这个被列宁誉为:“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只需几张朴素的信纸,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奋斗共同作战,最终还得以流芳百世,传为美谈。
很多时候,一个人静静地闭目回想一天的人际交往,常常愕然地发现,能够停留在心底的人,都是说不上两句话却在举手投足之间产生共鸣和默契的人,交心是友谊的关键,歌德与席勒增补年龄差距缺憾的友谊是对文学共同的追求和热爱,爱因斯坦和卓别林互相支持对方还未得到人们认可的《淘金记》和“相对论”,俞伯牙为钟子期摔琴,鲁迅为瞿秋白整理遗文,汪道涵勉励江泽民不用一字一个音节,只用林则徐的一副对联,可以说,友谊地久天长的方式,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一颗心。
洗刷友谊的罪名,让其“质本洁来还洁去”吧!“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淡出喧嚣,才能觅到你渴求的君子之交!
读《周国平散文》之《亲疏随缘》有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