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三国”人物1400字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这本书,正如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让我更全面地获取历史知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的兵法,让我们见识到了高强的武功,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神通广大的本领……
这本书写的是公元三国群雄纷争天下的真实故事。里面的人物各个不示弱,个性特点鲜明,仁慈厚道的刘备、胸怀大志的曹操、智勇双全的关羽、重情重义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都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曹操,因为他有非常高的才智,自编《孟得新书》,可惜前人已有人创作;有许多人说曹操阴险狡诈,其实在乱世枭雄”的背后,曹操是“治世奇才”。 可是在战国混乱的时代,他只能靠阴险狡诈,让自己有一席之地。曹操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无勿容置疑的。他二十岁举孝廉为官,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除马腾,最终统一北方。从最底层摸爬打滚开始,以他的真才实干纵横大半个中国。特别是“官渡之战”至今仍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听老师说,曹操在文坛上的成就也是叱咤风云,身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操,引领建安风骨的文风,给我们留下多少传世佳作啊!其中《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尤为著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佳句更体现了曹操对事业尽心尽力执着追求的精神,并且千百年来激励着人们,中老年人更常引以为座右铭。可见, 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曹操的政治才干是不容小视的。
《三国演义》中让我遗憾的就是蜀国,三国的王者本应是蜀,蜀国有智慧的诸葛亮,曾经先后烧了“三把”著名的大火,第一把是火烧博望坡,第二把是火烧新野城,第三把火是著名的赤壁之战,他巧借东风,烧得曹操百万大军鬼哭狼嚎。他七擒孟获、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用空城计吓跑百万曹军等等,无一不用智。他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从这里足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才智和爱国之心。但是后来就因为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话丢了街亭,让蜀国到了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形势;而腐败无能的刘禅,每天只知道游山玩水,喝酒……一点都不为国家的安危着想;更有那不忠的大将魏延,破坏了诸葛亮继续为国效力的志向。而诸葛亮在去世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国家着想,还在为国家出谋划策,还在为国家作最后的安排……尽管诸葛亮神机妙算,但因为底下的人没用还是不能一统天下的,在诸葛亮去世不久,蜀国马上就被司马懿给打败,死去的诸葛还是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大诗人杜甫感慨万千,为了蜀国的安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等爱国的境界又有谁人能比?
兵荒马乱、乱世争雄、三分天下的三国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只有那首气势磅礴的歌依旧在我们耳边回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在爱国方面,我们要好好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整个世界作更多的贡献。
我眼中的“三国”人物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