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安徒生900字
我最早接触安徒生的作品,是在四岁左右,或者是那之前更年幼的岁月,在我的床头轻读那些童话,只是那些片段大多都模糊了。我记得自己第一次看的是《海的女儿》,结尾处小人鱼在夕阳中化作泡沫的场景让我至今都唏嘘不已。我也至今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提到安徒生,总是冠以他“童话大师”的称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越来越无法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
我读安徒生,早已不再满足于“故事”的本身,我看到的是一个看尽人间聚散离合的作者,在无数次心灵的撞击之后写下的冷峻赞歌。《卖火柴的小女孩》展现给我们的是人们对光明的追求,是那个时代人性的冷漠;《海的女儿》放在现在,结局早已被改为艾丽儿和亚力克最终得以结合,而它的原文则是忍受巨大痛苦的人鱼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了爱情的殉葬品;给我的影响最深的是《夜莺》,夜莺一生不倦的为皇帝唱歌,却在失去知己后死去,它的胸脯上,刺着一朵可爱的玫瑰花......
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在对光明的向往里,她别无选择;海的女儿死在自己的爱情里,她不愿有多余的选择;夜莺则成了“热爱”的殉葬品。
所有的一切,都太过凌厉。安徒生不应该被粗浅地冠上“童话大师”的头衔,他的伟大不能被当做“童话”而被人们随着年龄增长而抛弃。儿童正是花一般的年纪,他们的心灵不应该被现实的悲哀太多地侵蚀,“很久很久以前”、“最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诸如此类的字眼是最适合他们的,光明、美好、幸福、和乐,诸如此类的主题才是他们应该读到的。
所以,我读安徒生,远离童年好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读那本貌似“幼稚”的童话集。安徒生,在我看来,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群中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他的笔,凄美而尖锐,委婉而凌厉,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以他独特的睿智和机敏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悲悯。
一个人与一个社会相比,力量显得过分渺小,安徒生的文字里隐含着与黑暗势力的抗争,敢于不懈的战斗的这种奇异的力量。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安徒生给我们带来的是知识带来的是道理。其他书籍无法比的。
我读安徒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