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司马懿之“空城计”700字
已经读了数遍《三国演义》,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武侯弹琴退仲达”一幕。马谡大意失街亭,诸葛亮临危不乱,焚香操琴,巧设空城计,司马懿聪明绝顶,却因疑心过重,十五万魏兵空此一行,创下了鼎足三分时的一大佳话。
曹操在位时,司马懿不得重用,而曹丕继位后,司马懿竟一度被新主重用,青云直上,做到骠骑将军,曹丕的这一举动为将来的统治埋下了祸根。
曹丕亡,曹睿继位,司马懿权倾人主,开始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在战场上成为诸葛亮的劲敌。战场上数度交锋,诸葛亮是充分领教到司马懿的用兵之道,他派人到洛阳等地散发司马懿的谣言,同时四处张贴司马懿兴师废君的榜文告示,曹睿果然信以为真,大臣们纷纷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大将军曹仁爱惜司马懿是个难得人才,上奏力保,司马懿侥幸捡得一条命,被废为平民。风云变幻,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连败魏军,曹魏江山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本来已无兵无权的司马懿,在这曹魏国难当头之际,却戏剧般地被重新起用。
经此大起大落,司马懿何尝不明白,自己之所以会有今天,能临危受命为“平西都督”,在负面意义上讲,竟全靠的是诸葛亮的功劳。因为满朝文武大臣,只有司马懿能够在战场上与诸葛亮一决高低,而其他文臣武将,却都耐他不得。诸葛亮在世一日,政敌就耐他不得。而如果哪一天诸葛亮不在了,自己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就很可能再一次被政敌置于死地。
说到这里,我猛地懂得,司马懿聪明一世,怎么会中此“撒豆成兵”之计,难道?
不敢揣摩那些前辈的心思,但心中却生出大胆一论。司马懿已看出此计,但断然地决定不进“空城”,放诸葛孔明一马,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生存的空间,为自己留下一日“荣华富贵”,也留下后来的更大悬念。我想这或许才是司马懿最终没有派兵拿下那唾手可得的“空城”,眼睁睁放走诸葛亮那难以向人明言的苦衷吧!
晚辈不才,大胆生出一论,无论正确与否,只当取乐,但司马懿的用兵天分,任何人都无法推翻……
细品司马懿之“空城计”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