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坛凝望1200字
世界上共有两个地坛,一个在北京,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地的场所。即使在荒废后也散发浩然之气。
而另一个地坛,则是在史铁生的笔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发表于1992年,巧合的是,我也是1992年出生的。《我与地坛》自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今在一个初秋的下午,十八岁的我捧起《我与地坛》,感悟成长,品味感恩。地坛在多年前只是一个废弃的古园。而史铁生也正在他最狂妄的年纪下,被上天无情地夺取了双腿。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轻人,却只能终生与轮椅为伴了。然而他的作品,却从未让我们感受到一丝哀怨于矫情,反而是满满的智慧与超脱。文章的第一章节于第三章节都有对地坛很出色的景物描写。园子“荒芜而不衰败”,就连野草荒藤也茂盛得自在坦荡。园子充满生机,园子充满希望。史铁生正是在这园子里参透了生死,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在困境与苦难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他说,死应该是一件轻松的事。生才是严峻的。对于“死”的话题,史铁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这个别人看似伤感,不便谈论的话题,他却娓娓道来乃至谈笑风生。第六章节,是我读的最吃力的一章节。史铁生笔下急促了很多,他不停地诘问自己内心深处,又进行一系列的论证,反思。反反复复的深刻思考也将我带入这个紧张的,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的气氛中。然而就是这样自问自答中,好像尖刀剖开顽石,竟显露出一枚玲珑的美玉。他将自己的人生想得透彻,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摇着轮椅去了。掩上书卷深思,首先想到便是父母。史铁生写道:“这园中不单单是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每每想起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阵心酸与感动。我在史铁生其它文章中看到,他的母亲罹患肝癌已至晚期,却从不让他知道。直到病逝前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对前来帮忙的人们生生挤出半句话:“我那瘫痪的儿子与未成年的女儿……”这段文字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令我久久无法忘怀。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心有余悸,也曾偷偷地翻家里的抽屉,既想又怕找到什么绝症诊断书之类的。后来真找到一瓶药,是白色的小药片,霎时,我的眼泪就汹涌而出。当晚,故意漫不经心问母亲是什么,母亲淡淡地说,只是一瓶维生素。我残陋的生物知识表明,那应该没有大问题。那一刻,不知怎的,硕大的泪珠儿就蹦了出来,母亲和我都吓了一跳。问明原委,母亲竟红了眼眶,而我,却羞赧了起来。
这几天是高考的日子。我看着电视里家长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学校,作为真正的主角的考生却进退不易。我义愤填膺地对妈妈说:“您可别送我高考,多阻碍交通啊。”妈妈平静地说,中考是,她在门外等了足足三天,那天还下着微微的小雨。我当然记得那些恼人又清凉的雨丝,但是,我却怎么也记不得妈妈在校门外等我时,那微蹙的眉峰,或是焦急的眼神。我再也不敢非议校门外那汹涌的人群,那一个个等候的,是父母的心啊!
读《我与地坛》,我感恩苦难,感恩命运,感恩世界。现在,当我坐听窗外雨声,内心激昂澎湃时,我感恩史铁生擦亮我的双眼,使我看到身后的默默奉献的父母。我,在感恩中成长。
在地坛凝望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