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700字
朱阿姨在我爷爷奶奶住的小区里收废品。
她来自豫东农村,一个又旱又涝的贫穷的地方。人们生活不下去,就出来“要饭吃”(乞丐)。但一到城里,又会被当成“盲流”遣送回家。朱阿姨说,这是早些年的事,现在政府还组织大家外出打工呢。
她50岁不到,人黑瘦,但很精神。我在郑州上小学时,她就在这里“工作”了。每天,一座座宿舍楼,她东一家西一家,收来废品,装在麻袋里,再跑上跑下一趟又一趟地背下楼。她的“工作间”是我们楼下墙角两个大垃圾箱中间,一块不足两平方米大小的地方。一袋袋废品倾倒在地下之后,她就开始分类:塑料泡沫、饮料瓶、啤酒瓶、纸箱子等等,最多的是废报纸。她蹲在地上,捆成一捆捆,堆成一堆堆。夏天,毒辣的阳光炙烤着,她要持续一个下午。冬天,北风凄厉地刮着,她要持续一个下午。傍晚,再将分好的废品,装上车,奋力地蹬着拉到远离市区的收购站。
每天,我上学时她已“上班”,放学时她还没“下班”。
五一、十一及春节,节日过后,纸盒、酒瓶之类特多,正是她收购的“旺季”。她是从来不过周末,也不休假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听奶奶说,朱阿姨的丈夫也是收废品的,走街串巷,也是一天从早忙到晚。两口子都是勤快人。
我到上海之后,看不到朱阿姨了。前年寒假,我回郑州过假期,奶奶又向我说起了她。她儿子也来郑州了,在开出租车;媳妇原在广东工厂,现在来郑州,快要生孩子了。
这次暑假回来,见朱阿姨身边又多了一位年轻的妇女,或许是她的儿媳吧!一个穿着红肚兜的小女孩,大概是她的孙女了。
和奶奶闲聊,奶奶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想。奶奶说,朱阿姨已经在郑州买了房子,一大家子都在这里安家了。
朱阿姨成了郑州的新移民了!
新移民,过去敢想吗?上海160年前开埠时,无非是个小小的渔村,今天1700万人口当中,该有几个“原住民”呢?
新移民字相关文章:
★ 新移民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