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日历险》后有感900字
十四岁的男孩杰伊•贝里为了实现自己买小马和枪的梦想,带着心爱的猎狗深入林地去捕捉一群被马戏团悬赏的猴子。然而向爷爷讨教的各种手段,却都被猴子首领吉宝一一识破,男孩不仅没捕到猴子,反而被它们嘲弄了个够。在数次有趣的“交锋”后,男孩和猴子们竟然成了朋友,并帮助它们走出暴雨袭击后的密林,回到马戏团。最后,男孩并没有用奖金去买小马和枪,而是去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便是美国作家威尔逊•罗尔斯在《夏日历险》为我们讲述的故事。一个关于男孩探索和成长的故事。
小说采用了十四岁男孩的第一人称视角,数次捕猴过程的紧张刺激、小主人内心的斗争和醒悟以及小说梦幻般的大团圆结局,无不用孩子的语言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来易进入情境,饶有趣味。更为可贵的是,小说中亲情、关爱被作者表达得十分深切,男孩一家人在清贫环境下情真意切、相依相助的亲情是故事叙述的另一条重要的情感主线。
慢慢读下去,渐渐觉得作者在小说中可能要表达的是另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对自然充满敬畏的态度?虽然这些在小说中都出现过,但却都无法作为小说的核心命题。
妈妈永远是关心孩子安全的,但是面对捕猴这个具有一定危险的活动时,也没有加以制止;爸爸同样如此,听到男孩捕猴并不顺利的消息,他最多只是和男孩讲了一些道理.随着故事脉络的逐渐清晰,一个真正贯穿于小说的主题似乎已经浮现出来,这就是“引导的力量”。
小说中关于这种“引导的力量”的描写比比皆是.甚至极富戏剧性的是,最后一次捕猴过程,成功的关键恰恰也在于这种引导:完全区别于前几次的强硬,男孩带着一颗诚心,在猴子们遇到困难时出手相救,才得到了猴子首领吉宝的信任,与猴子们成为朋友,顺利地把它们带回家,这不正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引导吗?小说最后的高潮来自于男孩放弃了心爱的小马和枪而把钱给妹妹治病,作者甚至不惜用全篇捕猴的笔墨作铺垫,来烘托这个的高潮——捕猴过程越艰难,说明奖金越是来之不易,是什么让男孩转变了思想做出这个决定呢?答案仍然来自引导——爷爷用心良苦的引导!引导的力量不言而喻。
我觉得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是:家长应该只向孩子讲他们不知道的,只为孩子做他们做不了的,对于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后,让他们独立去思考和实践,这是引导的最高境界。
读《夏日历险》后有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