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父老乡亲700字
除夕这一天,我和父母来到我的老家爷爷奶奶居住地过年。这是一个乡下的小村庄,村里的人都和我同姓。我已经有三个年头没有来到这儿了,变化不大,仍然是农家的乡土人情味儿。刚走进村口,就是我家,于是说笑着走了进去。
白天的时候,门是永远大开着的,用的门也很普通,就是一块简单制作的门板,根本就没有上锁的功能。在村后头有一卖书的地方,随意拿,只要按上述的价格将钱放入右侧的一个功德箱里就可以了。
不得不说,信任是这里特有的令人垂涎的财富。
在村里,有人种的菜太多了,吃不掉,也不要紧。每户人家都会接受你送的菜,同时他们也会将自己的各种菜送给你一些。这也让爷爷奶奶家每天都有不同种类的菜吃。而肉嘛也只要去村里养禽大户孟大哥那儿买一些就足够了,就不用骑着自行车去远在几十里的镇上买。
他们永远是那么和谐。瞧,住在我们对楼的孟大妈的大嗓门又开始嚷起来了:“嘿,你们有什么绒线团要给我的伐?我可以给你们带到村里面去摇的呀!”孟大妈的老公是上海人,所以孟大妈有点上海味儿。罢了,便有一些村民跑出家门,将家里的线团找出来交给孟大妈,孟大妈点着线团不停嘀咕说“村东富娟的,村西学清的……好了,走喽!”撒着腿便向纺织工家里走去。她一般都要排上半个小时,将线团统统交给纺织工。这种工作,在这儿是免费服务的,但在城里早已是没有了吧。毕竞现在谁还会将一个大如床的摇织机和堆满屋的衣服款式放在家里呢?
晚上了,我们正好碰见他们的祭神活动。一条条香摆在屋中央,像这样,村里不点灯也行,为啥?这灯像小精灵一样,在村里透过窗户和天井散发着温和的光芒,同时也表达着他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村里虽然现代化水平低,全村儿平没有一辆车,能买手机的也只有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可是这一大家人生活得是多么美好幸福。不谋求金钱利益,只关注邻里和气,朴素又善良。我不由思考了起来,要是城里乃至整个社会也像这儿一样,那该有多好啊!
记我的父老乡亲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