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百家饭1400字
说起港城过年的老习俗,自然是不能不提一提曾经孩子们最爱的“吃百家饭”的风靡的。一年春节一次,人人都可挨家挨户上门儿“讨饭”,主人家不仅不会嫌弃你,还会乐呵呵地欢迎你,来要饭的人越多,就越能说明来年自己家兴旺。这恐怕是港城独有的春节活动了,所谓的放鞭炮,贴春联儿,进庙烧香拜佛,大概都没有“吃百家饭”来得有特色。
这种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我后来从老人们口中了解到: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不过随着时代的渐渐改变,“讨饭”就只成了孩子们在大年初一的一个颇有乐趣的活动。
除夕晚上就会相互约好,设计好了线路图,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六七点钟,村上的孩子们就会集合在某一家,然后一起展开全村“扫荡”,而各家各户自然也会在除夕晚上准备好第二天给孩子们的吃食,例如糖果等零食,以及冷饭之类必须准备好的施舍,以作分享。而各家的零食糖果又各有千秋,孩子们“讨饭”的一大乐趣也恰恰在此,倘若能遇上一家拿出巧克力,那是再欢喜不过了,急急忙是要在这里多呆一会儿的。主户远远地望见孩子们成群结队走来,就把早已经准备好的东西拿了出来,放在一个铁盆子里,有的干脆摆在外面,乐呵呵地迎着。孩子们嘻嘻哈哈的闹声一来,都会亲昵地跟一声“过年好!我们来讨饭啦!”,家里头在晒太阳的老人自然笑得合不拢嘴,抓上一大把糖果,瓜子花生之类的好存货,挨个儿放到孩子的器皿里,一个不漏,然后回身打开灶头锅盖,在每人碗中盛一晚隔夜饭,带有点锅巴最佳。
百家饭吃起来味道究竟是与自家不同的,大概是每户的厨艺锅灶不同,所以同是米饭,却各有各的香味。当然有的还会有团圆等年物的分享,自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现在想来,获得诸多与众不同的馈赠实在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而回去品尝百家饭的滋味儿也是别有特色。约摸到八点钟左右,讨饭活动也就宣告结束了,孩子们一一检查所得,有的甚至还会相互炫耀和交换,然后各自拿回去享用。
有时候如果早早结束,孩子们甚至还会转悠几个村落“乞讨”,也有其他村的人来自己村,互相一照脸,就是看一看比一比彼此的所得,倘若自己的丰盛于对方,自然是极为欣喜,就觉本村风头顿时压过邻村,自得之意不用言说;而如果发现外村人收获更丰硕的话,则会咬牙再转上半个时辰,非要装满篮子才肯罢休。
这样的春节活动,大概持续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就销声匿迹了,之后想再见也就难了。过年时节,也多是自家顾了自家,没有那么多嘻嘻闹闹。旧时的孩子们都已然长大,不再感兴趣于这样做;而如今这个时代的孩子又不知道不懂得或者不屑于去做这样的事情。有的只是在春节时期拿上一叠厚厚的压岁钱,然后在电脑或者电视边度过一个又一个失却了年味儿的春节。
与此同时,诚如吃”百家饭“这样的诸多富有传统文化的港城春节习俗,正在渐渐被淡忘,这与商业化和城市化的繁荣有关。如今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大概不知道过去这些习俗在春节中被寄寓的情感和意义是什么,更不会知道“吃百家饭”本身蕴含的美好的情愫是什么,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不过我相信,美好的东西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快乐的事情也终会在我们的关注中重新被人们记起。记忆中的百家饭所承载的美好的情愫,也终将在口口相传中得以延续和铭记。
记忆中的百家饭字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百家饭1400字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转载)
下一篇:长大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