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何时复婵娟800字
举头遥望,天边银蟾稳卧,皎皎光洁落珠荷塘;低目垂睫,脑海银浪激荡,栩栩美艳绽花心上。
沉思,沉思,那千年前的天宫华堂——可是别来无恙?我爱月,关于词。依稀记得,在我懵懂之年,有一首歌儿红遍大地。听到它的最初感觉——怎言,与其说是其旋律深深吸引着我,毋宁说是嵌入曲调的词叫人回味无穷:似是挥袖释然,冥冥之中又蕴含有深深浅浅的愁思,惟觉难以捉摸,饱满的情感几乎要溢于言表,可又无从表达,叫我表达不出!后又无意间得知,歌词原是苏轼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草草略读之下,以为是东坡先生想幻化成仙,飞向琼楼玉宇,身轻如燕。几番细味,又觉先前想法不够贴切:神仙生活,他由衷艳羡却不曾想要兑现,只因“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尔后又觉表达不尽:诗人巧妙地运用暗喻手法倾述了兄弟之情、君臣之情以及自己从政上的矛盾心理,所幸仍跳将着一颗进取之心……恕我的思想不够深度罢,终是无法拆解这天衣无缝的整体!
随即又自问道:“何为吾爱极之句?”答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是,婵娟婵娟,便同《水调歌头》烙刻心底。此词甚是高妙!正如宋代胡仔所言:“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一曲《水调歌头》,打开了我对中华古文学的探索之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代有才人出。从古至今,无以计数的中华文学人士用自己的方式浓墨重染着,塑造纯粹中国风格,用无以逾越的精品佳作凝聚成为民族气度,骄傲的立足于世界文学之林。
散发着袅袅檀香般的独特、优雅而又高贵的气质——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学气质!我所热爱的,是中华文学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字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起来的,这些传承下来的文化,使中华民族富甲一方,并有着坚如磐石的根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研读唐诗宋词元曲,你就可以与古人进行亲密交谈,了解并认知他们,就像当下流行的“穿越”一样。可知?你所夜夜望见的明月,亦是从千百年前古人的眉眼中穿越时空而来的。
这个大玉盘因承载了太多人的寄托和思念而略显苍白,可这种微微小恙的美,却一如西施体态,成了才人津津乐道的千古佳话。年轻人呵!明月已照亮你前方的文学路;转朱阁,低绮户,挥鞭启程上路!
试问:何时复婵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