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判”之700字
世之嘈杂往往会迷乱我们的眼睛,众人艳羡的玫瑰若盲目接近就会被刺伤,而味道苦涩的人参若盲目排斥就会失去一剂养生良方。天地之间,人也绝非一撇一捺之简单。
子曰:“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未可。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其意是要判断一个人是好人应视好人坏人的评价而定。几千年来,孔子的智慧得到了验证。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以“善者好,恶人恶”的标准去判定一个人。诚然,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们做不到。但是,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们却可以做到三思而判人。
历史车轮前进的过程中,许多人因为武断地判人而吃了大亏。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莫过文革。然文革中的第一冤案莫数刘少奇一案。在江青等人的煽动下,毛泽东误信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事实。将刘少奇开除党籍,最后刘少奇在牛棚中悲惨地死去。假如毛泽东不偏听偏信?假如毛泽东在听了诽谤的言语之后三思而后行?假如……历史容不得假如。因为缺少三思而判人,党和人民失去了忠诚的革命战士。因为缺少三思而判人,毛泽东因此而抱憾终身。
三思而判人是先圣留下的智慧,更是为人处世的重要标杆,为政治国的宝典。
“秦王挡六合,虎视何雄哉。”建立大一统帝国的秦始皇在创立丰功伟业时,三思而判人的原则起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试举一例,韩国为了延缓秦国侵略的步伐,派出水利专家郑国在秦修筑大型水利工程以弊秦。当计谋败露,众大臣一致判定郑国为汉奸、间谍,应处以死刑,但秦始皇并未因此将郑国定罪,而是再三思考,最终免除其罪行,令他继续完成郑国渠以造福万民。有罪与无罪之间便见秦始皇的处世智慧。以三思而判人为原则令秦始皇得以贤才盈室,从此开启帝国的新纪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人云亦云,未加三思便对一个人盖棺定论。这是极为不理智的。因此结合实际,再三思考地评价方为可取。
每时每刻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与我们擦肩而过,每分每秒都有善恶是非纷涌而出。学会三思而判人才能在是是非非中坚定地生活。
三思而“判”之字相关文章:
★ 读而知之900字
★ 听水之声而惜之——读《科学探索者地球上的水》有感1300字
★ 读而知之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