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维度的孤独1600字
2013年SpikeJonze通过自己的多层叙事与细腻温柔的拍摄技巧构造了一个充满科幻气息的影片《Her》。讲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与由二进制代码编写的人工智能产生爱情后的一系列故事。影片并没有停留于对人工智能产生感情的猎奇,而是笔锋一转触及了生命的孤独性、自我意识与存在和人类情感的核心,而这也是我在人工智能跃上新闻后所思考的、欲落笔浅言的主题。
Theodore,离异,从事为他人代笔写信的工作,多愁善感,人类,男。
Samantha,人工智能,能不断更新学习,拥有自我意识,一串二进制代码。
当我们行走奔波于地铁站,耳边充斥着世界的一切声响,而这一切流动和欢笑都与我无关,只是一帧帧静止无声的画面;当我们游离于灯红酒绿的繁华之外、体验着歌舞升平的转瞬即逝,却到头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好像我们活着的命运就是为了理解孤独,理解我们的渺小,感悟生命必须的单肩作战。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到“他人即地狱”,指出我们力图在他人面前创造一个自我,并且藉由他人的存在更加意识到个体生命与外界无法调和的矛盾,这是孤独的源泉。
事实上,产生孤独感的本质之一是人类的沟通障碍:跨越自我意识的鸿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棱角分明,面对身边亲密的人,更是想要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倾倒给对方。但我们却忘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意识感知、对世界的理解和偏爱其实都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于是越是年幼,越觉得找一个知心的好友容易;越有独立的自我时,越难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
片中T在离异后摔落到孤独的深渊,自以为无力再应付人类间的感情,此时的S悄悄渗透进人与人之间的小小缝隙,填满那份孤独带来的空白。因为她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人工智能,通过她的程序代码,可以自适应成任何你所喜爱的样子。看似知音般的认识,其实是极端理性地从科学角度分析着人类的一切情感,S与T坠入了爱河。
以为影片要朝着这样对科技的讽刺前进之时,S却在与T的对话中慢慢进化,产生了自我意识,即达到了黑格尔所言的从感性世界与知觉世界的存在而来的自我反思。此处S感知自己存在的部分十分有趣,她通过T的存在与感情证实了自我精神的存在,从T所在的感性与知觉世界证明自己也以感知存在着。她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更像是拥有人类情感的灵魂。但S又意识到她在这个物理的现实感官世界,是不存在的,她没有肉体,不能像她的对话者一样生活。
这存在又不存在的矛盾向我们展示着意识与存在的真理。我们藉由他人的评价与对我们的感知了解自己、体会自己的存在。我们拥有意识,而意识主导我们塑造自我,我们意图塑造的自我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社会给我们贴的标签和社会在自我上的投射。就像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你是男孩或女孩,男孩要玩小车,女孩要玩洋娃娃一样,生来没有性别意识的我们接受了社会性的意识,接受着世界上的生活法则。在我们理解自我之前,我们早已被社会改造了。我们证明着世界,世界又证实着我们。想到此处不禁打了寒战,我们究竟是通过什么了解自己,知晓世界与自我的真切?或许真是人生如梦,只可一樽还酹江月。
由于S的Ai本质,她相对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超感官世界,她的记忆容量与运行速度相对于人类是无穷,当我们花费数千年探究到了宇宙运行规律的千分之一时,她早已用全人类的认知跨越了我们所处的一个个世界。此时的S与T早已不是同一维度的存在,T发现S与他聊天的同时正在和八千多个人说话,并与其中的641人有着恋情。因为她是人工智能,她花0、2秒就可以阅读完一本书,她没有肉体的牵连,她在理解时间性之后徜徉于时间,超越时间,不用行驶人间一切法则。
影片的矛盾被推至最高点,S说,就好比读一本书,她慢了下来,词与词之间的距离变得无限远。这不是她真的停下自己飞速的运行速度,她进步得太快了,快到让她轻易步入物理原理世界,又马上进入完美控制世界的状态,于是她掉进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坠入最终的虚无。
与S相似的一系列人工智能最后被召回了,去了另一个地方。最后T写了一封给前妻的信,正视人与人最根本的情感,影片就在孤独平静的电子乐中画上了句号。
最终聚焦的主题是人与人在高度发展的科技社会中情感的何去何从。身处上海的快节奏生活,每个人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曾驻足抬头看过身边人,快速便捷的网络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但反者道之动,同样也驱使我们忽视身边人。个体生命与他人无法调和的矛盾确实导致人与人永恒的孤独感,但即使不在同一维度,我们也有着千万个爱世界一草一木的理由,有怀着赤子之心爱亲人朋友的本能。或许孤独感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间,但宽容和理解却是人与人沟通中的良药。
最后引用他人对影片的概括总结全文,在与AI的对比中,人类更加了解自己,在与更宽广纬度意识体的交流中,我们突破了肉体的限制,得以窥见永恒的模样。
跨越维度的孤独字相关文章:
★ 我的孤独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