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中的真文学1600字
当代什么是真文学,什么是真感情?就是鲁迅的真感情真文学。就是鲁迅身边的真生活。那个热爱着生活,只为说真话为原则而写作的余杰,他只为抽屉而写作。他无可奈何地爱着这个世界。只能用尖锐的避风笔锋脆弱的内心书写着,想鲁迅一样用文字告诫后人。
余杰的《火与冰》《在铁屋中呐喊》,说出了许多人都知道却又无可奈何,装着不知道,像啊Q一样的生活。无可奈何。余杰说出来了,他用他尖锐的笔锋告诉我们这些事情,人们误会他离经叛道,误会他抄袭。可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灵魂有些有肉的人,只是无奈地接受这一切。他不是啊Q,他只是,努力用文字去改变。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社会,尽管他也觉得这是很艰难的工作。但是他还是不放弃地坚持用文字去改变。
看完他的文字,你会发现为什么鲁迅笔下的啊Q有那么多的人热爱着,那是因为鲁迅先生把他的生活都写出来。那些人只爱看别人的故事,其实他们不懂,这些丑陋的故事就是从他们身上挖掘出来的,这是人的可悲。余杰先生的无奈。
为抽屉而写作,“自绝于外界的肯定”保持心灵的独立和自由,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桎梏,拒绝在追名逐利中丧失自我,不迎合取悦于存在于文艺界中的强势声音、功利目的和颓废倾向,而是秉着一颗赤子之心,率性而发,以“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立场、边缘的状态 ”写作出流畅感人且沉实有力的文字。余杰就是用这样的文字,触动我们的心灵。
当然,在余杰“抽屉文学”中,也写对师友的怀念牵挂,写生活中的感动顿悟,写自己的情感历程,但总体成就不高。他涉笔的主要领域,聚焦在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历史的诠释两个方面,并且这也是构成余杰散文魅力的主要方面。在这些篇章中,时常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芒,迸发出思想犀锐的火花,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份抒情,这份感动,带着你在他的世界中遨游,让你感动,让你落泪。是的,只有他,余杰,才能让你有这份感动。
学术繁荣的时代,往往是思想匮乏的时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是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缺少的,就是这份阅读了。这个北大怪才,要多少的勇气,要多少的经历,要多少的感受,才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文章,让人清醒过来。知识分子也是人,大学问家也是人。是人便有人的弱点,是人便有人的阴暗面.我们用不着苛责谁,我们一定要警惕:千万别把人当成神。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余杰说:“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看余杰吧,走进他的心灵。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从此不一样。
爱文字的人都是孤独的人,先生也不过与此。可是,他的爱情,却那样的美,美得像《山楂树之恋》中的老三和静秋,像他们那样纯朴。这份爱,让人觉得,他比歌德更懂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像他的爱情一样美丽。他,只有唯一一本爱情小说---《香草山》。这,算不上一本小说,或许,只是,一块镜子。像他说的,你愿意用他来照亮你的灵魂吗?
他的《香草山》香草山在哪里?香草山与伊甸园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爱在哪里?爱与泉水和泥土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余杰向我们讲述的,不仅是一个纯美的爱情故事,也不仅是一段纯粹的精神体验,而且是我们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朝圣之旅。在《香草山》中,先生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蜕变: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
《香草山》出版的时候里面说到:进入北大以来,余杰从一个“期期艾艾”的孩子,经受“说,还是不说”的尴尬年代,勇敢向自由、理想的天空展示着自己那双虽然沉重但时刻想飞的翅膀,摸索在爱与痛的边缘:“我寻求到了‘为何写作’、‘写作什么’以及‘怎样写作’的答案。我要让我的所有文字都成为‘爱’的注释。即使是愤怒、谴责、批判,也要在爱、同情和悲鸣的笼罩之下”。32岁的青年诗人张楠在她的诗作中写道:“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未来的不可知/我将更加选择顽强。”这也许正是余杰的所面临的现实和余杰所要表达的一种愿望。我想,也只有像先生这样的人,才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只有他那样热爱生活用爱去生活的人,他一生都交给了文字。所以,他应该得到爱的,真正的爱。
别再去犹豫了,拿起手中的书,和先生一起走进他的世界吧。
抽屉中的真文学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