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坚守这块阵地(教师手记之253)1500字
教育事业要靠大量一线教师的辛勤工作,然而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升级”、跳槽、从事“第二产业”的时候,还有谁来坚守第一线这块神圣的阵地?
教师队伍是出精英、出人才的,因而现在很多部门的领导有相当一部分以前都是教师,因其有文化、有能力、有魄力而不断受到重用。教师的“自谋出路”也大有人在,凡是能升能跳的都往外去了,这其中虽然都是不安分于教书的,但也有一些是相当有教育思想和才华的,什么原因走呢?自然是教书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自然是有更惬意、更赚钱、更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在前面,因而走出这个舞台去大显身手。单从我们这个学校出去的,做了市县级领导的就有好几个,成为大企业老总的也有,做生意赚了大钱当老板的也有,有能力有门路的跳槽也已成为一种正常现象了。有人刚刚获得了教育上的殊荣、评上市级先进、成为教师楷模进行表彰,随后马上就跳槽辞去了工作,干起了外贸,让人哭笑不得;有人在学校里相当有成就,是教育教学上的典范,教出的学生获得的奖项不计其数,个人也荣誉颇丰,在学校教育专业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一有机会便扬长而去;有人在学校担任了重要职务,却也是另谋高就了。这是一种能力和见识的体现,也是对教师教育的反面教育。
另一些人虽然没有走出教师队伍,但心也已飞向经济社会的金钱崇拜,工作对他们来说只是副业,从事商业活动抓收入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有从事销售方面的,有从事社会教育方面的,有从事经贸活动的,胆子也是越来越大,对明令禁止的事情也顶风而上,有的在家里像开托儿所一般地收了一批进行辅导赚外快,其实充当的就是托管所的作用,让他们在家里做作业罢了,有的四处推销,有的业余学习经济,从事经商。
这些现象直接导致的是他们对教育工作的不安心、不敬业,还影响到学校里的工作和教学,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在职教师的心态,一种相对而言的落伍感,一种经济上的欠亏感油然而生,尽管有大部分教师在一线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然而在他们的内心里正接受着一次又一次心灵的冲击和斗争:教书为的什么?生活如何改善?人生的价值如何体现?除非是有着相当丰厚的家产而将教书作为较为轻松的工作的人,谁能无动于衷呢?这些不是一所学校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发达地区的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当社会上其他相当的职业或人员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利益的时候,这种不平衡感势必影响教育者的心理。更难的是这种现象很难禁止。
作为教师的穷是可见一斑的。就说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吧,他们应该说都是功成名就、享誉全国、蜚声教坛的知名人物了,他们的境况如何呢?听说有的特级教师在全国作巡回报告讲演的时候,随身是带着他出的书进行一路推销的,为什么?家里住的是几十平米的老房子,家里老人看病没有钱,自己辛苦执教几十来,一直守贫守苦,没有多少积蓄,付出的很多,得到的是荣誉上的回报为主。所以,现在有机会通过外出讲学赚钱也是不容错过的,有机会出书卖钱也是好的,但总规买的人不多,教师队伍中的积极分子在买而已。这也不是一个名教师的故事,据了解,不少国家级名师都是家境清贫的,有的甚至是妻儿都无从照顾,还要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样的人着实可敬可佩。
至于说教育产业化、教育经济,倒也不失为一种提高教师待遇地位的一种方法,但哪些人在做呢?出书可以赚钱,但能卖出去的有哪些?辅导可以赚外快,但能在正规场合进行的有哪些?讲课可以赚钱,但讲课的人是哪些?
一线的教师大多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为的不是钱,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良心,对得起自己身上担负的事业,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凭藉的是对教育的责任心在努力工作,然而他们正受着社会拜金主义思潮的冲击,也经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压力,眼看着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又“飞”出去了,试问,这样下去,谁来坚守这块阵地?
(时2006-6-9)
谁来坚守这块阵地(教师手记之253)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