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的教书育人之道1600字
王卫东老师在江苏省高淳县的一个农村小学教语文,少年先锋网上有他的个人空间,王老师的教书育人之道。由于地处偏僻、设备简陋,也为了不离开农村的孩子,王老师还无法成为先锋网的正式编辑。但是,当你打开南京市教育信息网的“网上作文个人空间”,就可以看到王老师的个人主页人气高居第一。如果您在“百度”搜索栏内输入“王卫东的个人空间”,相信也可以看到他的个人空间位居第二。
王老师的个人空间里有5个比较重要的栏目:“一路花香”、“妙评生花”、“教海拾贝”、“岁月留痕”和“心灵之约”。其中:“一路花香”专门用来收集学生的作文,“妙评生花”是其他老师对学生作文的点评,“教海拾贝”是他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岁月留痕”和“心灵之约”则是他的日记和心灵感悟。“教海拾贝”现有6篇文章,其中:《用爱和智慧迎来孩子的春天》是谈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智慧的使者》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总结》两篇文章,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感悟;《想象—作文的灵魂》、《摘录—作文的风帆》和《身教—作文的魅力》3篇,则是他平时教授小学生作文的心得体会。本文就以这6篇文章为线索,浅谈一下王老师的教书育人之道。
我们不妨先从班主任工作说起,班主任工作零碎而闲杂,但又是一项在学生心中扎根的希望工程。他认为: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其次要学会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然后要善于扑捉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让学生有信心;最后要用爱心去呵护孩子,挖掘学生身上无穷无尽的矿藏。尊重→倾听→扑捉→呵护→挖掘,好一个用爱心织成的班主任工作流程。王老师认为:教师要用微笑、倾听和赞美撑起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教师应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聪明起来。他提出:教师必须要有“三智”,即“心智”、“理智”和“机智”,他说:“教师要用心智去打开智慧之窗,教师要用理智去引导学生走向智慧之路,教师要用机智去挖掘学生身上无穷的智慧。”
王老师强调作文教学也要“身教重于言教”,对于小学生作文教学尤为如此。他说:“教师要带头写好作文,老师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功底,不动手先写,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会帮助学生写好作文。”在他看来,老师如果没有为这篇作文励炼思考过,就无法与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沟通,也就无法叩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为此,他提出了“三引领”的做法,即“做学生的‘同龄人’,让学生有话想说;当学生读书的‘领路人’,使学生有话可说;做学生写作的‘同游者’,使学生有话会说。”他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弯下身来清理挡住泉水出口的枯叶,让学生的思绪像泉水一样潺潺流淌,自由而尽情地流畅,流出真情,生出甘甜。”他认为,每个小学生都是天生的诗人。
为了使学生有话想说,他说“想象是作文的灵魂,想象的空间无边无际。因为有了想象,作文的命题可以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因为有了想象,作文的布局可以曲径通幽、耐人寻味;因为有了想象,遣词造句如焰火吐珍珠、颗颗悦目。”王老师说,摘录可以扬起作文之帆。他认为:“归类摘录可以发现美,评析摘录可以鉴赏美,作文训练可以创造美,演讲和投稿可以激励美。”为了使学生有话可说,他告诉他的学生,拧开龙头水源源而来,皆因蓄水池里早已有了积蓄。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要善于观察、思考、记忆和积累。他说,“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想象最好的载体。”为了使学生有话会说,他指出:“文章的内涵是各种知识复合的结晶,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接受到它投射过来的奇光异彩。所以,只有对各种知识有所了解,我们的思考才能层次分明,想象才能四通八达,作文才能游刃有余。”
从尊重学生到走近学生,从呵护学生到走进心里;从“三智、三引领”到学生有话想说,从观察积累到学生有话可说,从诸类旁通到学生有话会说;从《想象—作文的灵魂》到《摘录—扬起作文的风帆》,再到《身教—作文的魅力》;无不浸透着王老师的心智。为了学生,王老师用尽了心、用足了智;为了孩子,王老师充满了爱、竭尽了力,这既是王老师的教学之道,也是王老师的育人之本。我曾经说过,读王老师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做王老师的学生是一种荣幸,听王老师讲课是一种奢求。但愿王老师的教书育人之道能通过网络,传遍中国农村的四面八方。
王老师的教书育人之道字相关文章:
★ 古诗中的作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