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开始的青春1600字
狼毫轻轻勾勒,山水泼墨便生在纸间。黑白分明,曾以为我一如两笔粗浅之间那简单的——灰。无论冬夏 挂着15个春秋的尘埃,淹没在人群中,无声地潜行。活在未来中,遗忘了过去。
也就无所谓的伤春感秋 太多情怀。平平淡淡地活着,一如既往的。纵是天性使然,亦或其它因素,有关已过青春的几年,轻鸳剪掠般在世间没有任何踪迹,短暂得令我没有知觉就已然逝去,记忆竟因它而一度空白,于是那便是被隐藏的无影无踪。看着有关80后或是90后的报导,不禁会想生活真的如此刺激吗?那为何我的世界还是如古井般的水波不兴,难道严重与社会脱节。
还是提前老龄化?但并没什么过多的懊恼、痛恨,我要的不是这种刺激,只是窘然与莫明。
看不请那些到不明的伤与痛从何而来,感慨似乎自己从未经历过“青春”这鲜活的的词汇,陌生的一点悲哀。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的,称为全色光。白色即不是冷色,也不是暖色,也就是说白色是没有色彩倾向。白色也是调不出来的颜色。
真的,一如白纸的生活。我一如白痴的想法。对15载的年华一览而过,除却童年,剩余的都应是被称为青春的岁月。之于我并无太多意义,愿意用“灰淡”去形容,但因不愿与别的“悲伤”、“黑暗”的基调挂上钩,所以是更为符合实际内容的“空白”。
那段白色依旧没太多影响,还是麻木地没有印象,仍是行走着 却出乎意料地在秋 那些落叶间 班驳而凌乱的阳光,带着被山谷截断的风声,向我翻滚来,把眼神湮没;在夏 夜间月下偶尔 孤凌的虫鸣 穿过燥热夹杂的特殊的凉意 撩拨着,让世界寂寥。或是一刹一念、一瞬与一弹指,至于须臾 日夜。那是归来,哦 亲爱的 你终于回来了,我竟将你丢失了太久 …… 你是所有光的汇成,无论冷暖生活确有小说的嫌疑于是,让你来告诉我那些看不见的色彩,摸不到的岁月迷蒙、重复的镜头,朦胧的单色调,你在说我会把音量扭到最大,用来淹没人群,不分昼夜;不凝聚眼睛的焦点,让视野里的人影湮灭,将一切忽略;企图与世界分离。曾经特意地饿着肚子熬夜,使耳膜发痛,眼睛充血,却十分兴奋地让它们告知我的存在。
会在逃课的下午,不修边幅地想着,在寂静的夜里想着,思考着那些生命,那些意义。意外的是,言语却不曾停止,向人们认真地说午夜醒来时那20秒的钢琴声多美妙,以及有原因的突如其来的感慨,然后被笑骂“神经了”;玩笑般对许多人诉说那些离奇、荒诞的噩梦,然后与众人调笑收尾,却有清醒地记得那些来得真切的惊恐,荒诞而又苦涩的事实与笑…… 你说,一切都真实地存在,消失在世上,这,还有迹可寻。那些独自存在的色彩,是最好的证明。那些深刻的画面,因为巧合而诞生,而具有色彩。
我想许多碰巧,要很久才能成就。你说,譬如本着书是能借则借的时光,竟不识作者却也在几日内,看完了三《重门》与《围城》,感触颇深,曾先后以两位主人公自嘲,亦惊诧于二者的神似,直至时隔一年之后,看到韩寒对《围城》的评价,才明白其所以然,也对自己先后的自嘲唏嘘不已,甚是难受。关于《罪与罚》,初见时只翻了寥寥数页,后因事耽搁并未看完,但也着实无太深的印象。一年后整理书籍时,才发现被遗忘许久的书,于是决心重读。
但就在正文的第二页,我就停下了。拉斯柯尔尼科夫心里的自白,白纸黑字地印着,是那么的熟悉,我打着电筒,在寒冷的夜里,逐字逐句地审视着。竟真的与自己日前所想一致,一股莫明的恐惧蔓延,想起前言的那些话语,一阵心寒,却又想起墙《墙上的斑点》之类的文章,便先决定不往下看。还有尼采,开始看时,脑里一堆糨糊,直到受某事刺激后,不由的想起其言语,细细品味下,才真正明了,大有道理可寻,不禁感叹此人的奇妙…… 你说,还有许多譬如,是被我刻意地遗弃,不愿正视的真实。
现在我将你一一拾起,尽管你来的是那么零乱、突然,让我日夜守侯。提醒着我,曾经如此接近悲伤,也曾向往那些黑暗,经历过公认的“青春”。你唤醒了那抹空白,是我寻找的足迹。所有的,都经历了。
但,现在,并没什么。你带的痛苦中并没有耻辱,它并不使我的理智变坏。所以,拒绝将你标榜与我的青春,这不是我要的基调。虽然痛得刻骨。
奥勒留说:“痛苦并不是不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
未曾开始的青春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