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合渣900字
“辣椒当盐,合渣过年”,合渣是土家人的一道家常菜,也是我记忆里的珍味。
记忆里的合渣,嫩嫩的,比粥浓,比糊稀。
那制作合渣的画面我到现在都记得。夏日的午后,奶奶收了田里的黄豆就会做合渣,我也乐颠颠地跑来帮忙。挑拣些饱满的黄豆,用清水浸泡12个小时,再准备好石磨,一个木勺子和一个竹刷子。第二天,清洗好石磨之后,奶奶就开始推磨了,右手推磨,左手舀豆,半勺黄豆,半勺水,就这样一半一半地掺和着,流到了磨眼里。奶奶年纪大了,还没推多久就扶着腰,我便主动上前去帮忙推磨。只见那一个个肿胀的黄胖子,争先恐后地往磨眼里钻,几声推磨响后,一圈白里泛黄的豆浆汁就悠悠地从石磨的边缘流了出来,就像给石磨镶了一层花边,它们不断地汇聚着,流向底下的盆儿里。时间久了,豆渣堆得太多,就得拿起刷子往下刷,防止豆浆流出的通道被堵。当豆子全部被磨成又细又浓的豆浆时,一股清香在空气中散溢开来,我忍不住抿了抿嘴巴。
“奶奶,这不是做豆浆嘛?”“可不?工序嘛是一样的!豆浆呢要把豆渣给过滤掉,合渣就不用啦,得和豆渣一起下锅!”我恍然大悟,合渣合渣,没有豆渣怎能叫“合渣”呢,不愧叫“懒豆腐”,这制作工序可比豆腐懒多了。
做好的豆浆带着渣就要下锅煮啦!柴火一定要旺,煮上个十来分钟,大灶锅就滚烫起来了!揭开锅盖,一阵袅袅的“仙气”扑面而来,小小的灶房顷刻间变成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境,笼罩着的还有浓浓的豆乳香。奶奶拿来锅铲,一面舀去表面大大小小的白色泡泡,一面唤我给灶里添柴。“左八圈,右八圈,一直这样转三回。”奶奶用独特的手法搅着锅中的合渣,好让淡黄色和乳白色的合渣搅匀。等到合渣变得足够浓稠的时候,奶奶把切好的嫩南瓜叶和葱叶丢进锅里,白的,青的,就那样荡漾在沸腾的豆浆里,“合渣”就算煮好啦。
看着一锅青白相间的合渣,我兴奋地拿来大碗盛上一碗,撒上事先炒好的肉末,又加了些盐,“肉末合渣”就做好啦!刚入口时,南瓜叶的粗糙和豆渣的细腻,会让你想起“质朴”和“本真”,“哧溜哧溜”下肚以后,又有种淡而有味的清香悠悠地飘出来,叫人回味。如今生活越发好了,如若大鱼大肉吃腻了,无妨,来一碗清淡的合渣,正好解一解胃里的油腻。倘或合渣放久了成了酸合渣,也不打紧,炎热的夏天喝一碗,酸得神经痒酥酥的,既解渴又解暑。
合渣之味,浸润了生活的质朴,有生活的本真。我喜欢合渣,喜欢那还原生活本真的味道。
合渣,我记忆里的“真味”。
记忆里的合渣字相关文章: